汉字字形查询 | 花鸟字 | 三字经 |甲骨文 | 对对联 | 在线翻译 | 人生感悟 繁体字网-实用的文化、查询网站!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字知识 >

宋人的文字理论问题

时间:2014-08-13 09:30 分类:文字知识 阅读次数:

  宋人好古文奇字,重金石之学,在“六书”领域也多有研究,而且还创立了“右文说”。“六书”问题早在汉代就有一些不同的说法,主要有三家。一是班固: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二是许慎: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三是郑众: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自清代以来,在“六书”问题上,学界普遍赞同许慎的名称、班固的次序。在宋元明三代,学者在“六书”问题上争论不休。这里略举宋代郑樵、元代戴侗、元代杨桓、明代赵宦光几家陈说如下:

  郑樵:1分象形为三类:正生、侧生、兼生,正生包括天地之形、山川之形、井邑之形、草木之形、人物之形、鸟兽之形、虫鱼之形、鬼物之形、器用之形、服饰之形,侧生包括象貌、象数、象位、象气、象声、象属,兼生包括形兼声、形兼意。2分指事为三类:事兼声、事兼形、事兼意。3象形、指事是文,会意是字,文合而成字。文有子、母(分330母为形之主,870子为声之主),母主义,子主声,一子一母为谐声,二母相合为会意。会意有两类:一类是同母相合,另一类是异母相合。4分为子母同声(如牾)、声不主义(如匏)、声兼义(如褴)、三体谐声(如菩)。5谐声、转注一也。役他为谐声,役己为转注。固分为有义假借、无义假借,有义假借包括同音借义(如初,裁衣之始,而为凡物之始)、协音借义、因义借音、因借而借,无义假借包括借同音不借义(如汝,水也,而为尔汝之汝)、借协音不借义、语词之借、五音之借、三诗之借(风、雅、颂)、十日之借(甲、乙、丙等)、十二辰之借(子、丑、寅等)、方言之借(如羹羹,上字更字,下字音郎,楚地名)。

  戴侗,作《六书故》,不按照《说文》540部,而分为数、天文、地理、人、动物、植物、人事、杂、疑等九部。1何谓指事?指事之实以立文,一二上下之类是也。2何谓会意?合文以见意,两人为从,三人为众,两火为炎,三火为焱之类是也。3何谓谐声?从一而谐以白声为“百”,从晶而谐以生声为“星”,从甘而谐以匕声为“旨”,从又而谐以卜声为“支”,此类是也。4何谓转注?因文而转注之,侧山谓“自”、反人为“匕”、反欠为“无”,反子为“右”之类是也。5何谓假借?本无正文,假借以为用。“博”之为博弈,“尔”之为尔汝。

  杨桓,作<六书统》20卷,利用古文字来寻求造字本意。固有形可以象之者,摹其形之大体,使人见而可识。象形之文有十一类:天文、地理、人品、宫室、衣服、器用、鸟兽、虫鱼、草木、怪异。圉指事者何?或形或意,随体随用,远有所主之事,或特设一画二画三画,直指其事之所在。或立形立意未明,复以其属指之。或偶同他形他意,复以体类各别指之。或形意互相指,或以注指,或以声指,使人观之而直趣其事之所在,故谓之指事。指事上承乎象形会意,而下生乎转注象形,文之末,字之首也。3会意者写天地万物变动之意,使人观之而自晓自会也。然意因形而生,故意不能独见,必假其形之变而意见焉。分为天运之意、地体之意、人体之意、人伦之意、人伦事意、人品之意、人品事意、数目之意、彩色之意、宫室之意、衣服之意、饮食之意、器用之意、飞走走意、虫鱼之意、生植之意。4形声者何?形者非专指象形而言也,盖总其象形会意以宾主言之也。主为形,宾为声也。盖有此形,必有声以为之称呼。而转注不足以明称呼之义。故必于形之旁,取一文一字,直附以声,使人呼之,而自知其何意也。故谓之形声。形声之目一十有八:天象之声、天运之声、地理之声、人体之声、人伦之声、人伦事声、人品之声、人品事声、数目之声、彩色之声、官室之声、衣服之声、饮食之声、器用之声、鸟兽之声、虫鱼之声、草木之声、怪异之声。总其体则有四:一日本声,如“璇”从残声是也。二日谐声,如“澈”从狱声是也。三日近声,如“磺”从黄声是也。四日谐近声,如“渐”从斩声是也。固转注者承指事而作也。指事之体,由会意之变而生,转注又生于指事之变也。故指事之初,或直指其事,或形指形,或意指意,或形意互相指,转注已兆于斯。固象形会意指事转注形声五者,既皆不足形貌以成字,故必借其同近而用之,使人因其声义以应其用,亦足以因彼而明此也,故谓之假借。

  赵宦光:1象形者,粗迹也。分为独体(水木)、多体(卿竹)、合体(林从)、聚体(苗巢)、变体(尸几)、离合体(匆翟)、加体(出束)、省体。2指事者,指而可识也。“一”“二”“三”之类。彼将日象其数。独不知数可心通,不可目取,非物也。分为独体指事(一三十)和埘体指事(本末上)。团会意者,事形不足,合文为之,二合以至多合。分为同体合(从林森)、异体合(休相)、省体合(介)、让体合(詹)、破体合(爰)、变体合(夏)、变而侧倒反化者(比)。4声者意义偕也。二文共事,构接而成,半表义,半持声,化生之道具,而字滋广矣。固转注者声意共用也。取其字就其声,注以他字,而义始显。如“丐”字象气难上出之形,而老人鲠噫似之。于取“老”字省其下体以注于“丐”上,而义始足也。转注之体,大类形声。转注同声,形声异声。6五义不足,借声为之,用声不用义也。其有义之借,转注未加声是矣。半为古今之用字法。其无义之借,唯声为用,则全假借也。

  宋元明三代研究“六书”的学者还有张有、刘泰、周伯琦、赵古则、王应电、朱谋玮、张位、吴元满等等。

  如上所述,宋元明时期对于传统“六书”越分越细,近于庞杂无章矣。指事转注尤其复杂,至于附会巧说,不亦难乎!我们认为,转注之法实际上说的是字际关系,不必深究个中“奥秘”。

  宋代学者在字际关系方面又发现了一种新的现象,那就是同声符的形声字往往字义相近相通,是谓“右文说”。《说文解字》编排采取“据形系联”的办法,分为540部,成为后世偏旁之学的源头①。在形声字中,《说文解字》所列的部首多在左边,因而偏旁学实际上就是左文学。形声字的右边多是声符,因此“右文说”实际上就是形声字声符之学。

  较早涉及到“右文说”的有以下几家:

  杨泉《物理论》:“在金日坚,在草日紧,在人日贤。”

  王观国《学林》:“‘虚’者,字母也。加金则为鳢,加瓦则为觑,加目则为嚏,加黑则为藏,凡省文者,省文所加之偏旁,仅用字母,则众义该矣。如‘田’字,字母也。或为畋猎之畋,或为佃田之佃。若用省文,唯以‘田’该之。”    沈括《梦溪笔谈》:“王圣美治字学,演其义为右文。古之字书皆从左文,凡字其类在左,其义亦在左。如木类,其左皆从木。所谓右文者,如‘菱’,小也。水之小者日浅,金之小者日钱,歹之小者日残,贝之小者日贱,皆以戋字为义。”

  张世南《进宦纪闻》:“自《说文》以字画为类,而《玉篇》从之,不知其右旁亦以类相从。如‘戋’为浅小之义,故水之可涉者日浅,疾而有所不足为残,货而不足贵者为贱,木而轻者为栈。‘青’为精明之义,故日之无障蔽者为晴,水之无溷浊者为清,目之能见明者为睛,米之去粗皮者为精。”

  宋代“右文说”的理论基础是语言中的音义关系,清代学者从中悟出了因声求义的训诂方法。这种音义关系反映在文字上,就是某些文字的发展是由声而孳乳。而对于这些音义关系的考察还要从词源学的角度进行,后世持“右文说”者多忽视这一点,而片面把右文现象无限制地扩大,实际上与机械的形训没有什么区别。

  宋代王安石著《字说》20卷,基本上以“右文”说字,偶尔也有声训、形训的情况,学术价值不高。如沈宗元的《东坡逸事》载:

  东坡闻荆公《字说》新成,戏日:“以竹鞭马为‘笃’;以竹鞭犬,有何可‘笑’?”又日:“鸠字从九从鸟,亦有证据。《诗》日:‘鸬鸠在桑,其子七兮。’和爹和娘,恰是九个。”邵博《邵氏闻见后录》也记载:

  王荆公晚年喜说字。客日:“霸字何以从西?”荆公以西在方域主杀伐,累言数百不体。或日:“霸从雨,不从西也。”荆公随辄日:“如时雨化之耳。”其学务凿,无定论类此。

  宋代张有编撰《复古编》二卷,收字3000多个,按平上去人四声排列。根据《说文》辨明正体、俗体和讹字。

  明末张自烈编撰《正字通》,清初廖文英刊印。和《字汇》相比,《正字通》把《字汇》中分列在各部的古体、籀体、篆体、隶体、俗体、讹体字都归并到正字头的大字后,对于《字汇》中误作古文、俗体的进行纠正,对于《字汇》中引证错误进行了改正。 

宋人的文字理论问题

推荐专题:
最新资讯
热点资讯
网站地图 | 繁体字网 -- 为探究古典文化架桥,为弘扬中华文明助力!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2013 www.fantiz5.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