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字形查询 | 花鸟字 | 三字经 |甲骨文 | 对对联 | 在线翻译 | 人生感悟 繁体字网-实用的文化、查询网站!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字知识 >

早期金文字的特点介绍

时间:2014-08-10 09:24 分类:文字知识 阅读次数:

  从金文字形上看,早期金文字中有明显的块体,后来这些块体逐渐线条化。如上文的小臣腙尊。刘志基先生在《汉字体态论》一书中说:“在殷代及周代早期铜器铭文中,波磔之迹已经寻常可见,如图。甲骨文中之所以无此线条形质,实因其特定的书写工具和书写材料所使然。值得注意的是,在汉字构形的演变历程中,但凡顺应软笔特性而形成线条形质差异,最先最著者便是这种波磔形态的出现,从古隶到八分、章草,无不呈示此种态势。而周代中期以降的铜器铭文及秦代石刻篆文之所以不显此种线条形态,恐怕与毛笔的书写特性受到很大的限制有关。当然,软笔的特性,只是为波磔的营造创造了一种便利和可能,然而这种可能终于在人们的书写实践中转化为一种普遍嗜好,却并非只以书写工具的特性作解就给出圆满回答的。……殷商及周代前期铜器铭文,是波磔首先露其峥嵘的文字材料,一个显见的事实是,殷周金文中的波磔。一概出现在一个字的末笔,如‘又’、‘父’、‘支’中的‘丶’。值得注意的是,当金文存在波磔之时,其横向行距规则尚未确立,字形单位的大小也比较随意,因而也是其字与字的分界比较容易混淆之际,故字的末笔以重笔顿出波磔,显然具有划分字与字的界限的客观功效。不能否认,这种客观效果,乃书写者主观意志的物化。作为其反证,当周代中期以后金文的横向行距趋于规范,字形单位大小趋于划一以后,波磔笔画也就消失了。”对于这种书写现象,刘志基先生进一步解释说:“在周中期以降的金文中被淘汰了的波磔到战国以后的简牍文字中复萌,除了在书写中直接以毛笔诉诸竹木这个原因以外,更与简帛文字书写的日常随意性有密切关联。不难发现,在简帛文字中,一个字的末笔得到强调是极寻常的情形,除了波磔捺脚以外,钩、竖等若处在末笔也常常获得这种殊遇。很显然,末笔一经强调,字与字之间便有了泾渭分明的界限,这对于书写相对随意、字形大小不均间距不显的简牍文来说,无疑是一种重要的字间标识手段。”

早期金文字的特点介绍

  从金文字构形上看,部分构件趋于统一,相对于甲骨文减少r异体字。如“是”、“彳”、“止”三个构件在甲骨文中形成了不少异体字,但在金文中大体上统一于从“是”。后期的金文合文现象不再像早期那样常见。 

早期金文字的特点介绍

推荐专题:
最新资讯
热点资讯
网站地图 | 繁体字网 -- 为探究古典文化架桥,为弘扬中华文明助力!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2013 www.fantiz5.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