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字转换器 | 成语大全 中国传统文化之读后感栏目欢迎您!
读后感大全 成语造句 字形查询 异体字 甲骨文 对联 历史地图

发布人:繁体字网 发布时间:2015/9/30 17:36:10

【正文】:《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苏霍姆林斯基是苏联杰出的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他忠诚的热爱教育事业,把整个心灵都献给了孩子们,在平凡而伟大的教育岗位上,真真切切地奉献出了自己的一生。读他的著作,如同聆听着一位长者的谆谆教诲,感受着大师们所特有的那种超乎常人的智慧和平凡恬淡的气息。没有生硬的说教和咄咄逼人的训诫,更没有形式主义的烦琐,有的只是他温和的充满爱的话语和天才的思想,浸润着我们的心灵,充实着我们的头脑,让我们的情感和思想在他描绘的教育乌托邦里自由自在地流连徜徉。

一、 一切源于爱

“……清晨,在校园里一棵繁花盛开的苹果树下,我跟三年级学生尤拉坐在一起。我们面前有一道应用题,必须把它解答出来。我帮助这孩子随时拨正他的思路的航向,终于,他发现了真理,内心充满了喜悦,他觉得他在认识的道路上提高了一步。他感到幸福,他的苦恼消失了。跟儿童在一起思考的这种时刻,也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快乐……”

当我读到这里的时候,我非常的感动。苏霍姆林斯基对孩子真诚和无私的爱深深触动了我,我仿佛能感受到当时尤拉心里的温暖和幸福。在苏霍姆林斯基心中没有差生的概念,只有差异和不同,他把别人眼中的差生看作“娇嫩的花朵”,百般地呵护他们的自尊,肯定、赏识他们的闪光点,为他们创造成功的体验,促使他们产生一种内驱力,促进他们发现自己,看到自己潜在的力量和优点,从而满怀信心地不断争取成功。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所告诫教师们的那样:“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教师的爱心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师爱是教师发自内心的对学生关心、爱护、尊重、信任、期望、赏识以及尽责的美好情感,当学生感悟到这种师爱后,便会激发出积极向上的热情,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教师有了爱,才会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充满信心和爱心,才会有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创新的精神。如果教师发自内心地向学生倾注真情,用真心、善意和语言去打动他们、感化他们、启发他们、诱导他们,让他们增强信心和勇气,让他们认识到问题的根源,奋起直追,最终他们也会成为生活和学习的强者。

苏霍姆林斯基最大的贡献之一就是把人引进了教育学的视野。他曾说:“思维、儿童的记忆,的确应是从这里开始的——从赤子之爱和怜悯之心,从惊奇和赞叹,从儿童生活中发出的种种事件的情感色彩开始的。”教师应牢牢记住“学校教育中的智育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智能,而且也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质。教师绝不应持片面观点,放弃对这些孩子的全面教育。”

在苏氏的著作中,我们看到他谈论的始终是人,人的思想,人的情感,人的智力,如何用最有效的方式把知识教给学生,怎么培养学生的能力。人,成了苏氏教育学的中心。我想,对祖国的热爱、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以及对儿童的热爱应该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论和实践最富人文性、最有人情味的原因之一。

读完《给教师的建议》一书,我对苏霍姆林斯基产生了由衷的敬意,并且从内心感受到教师这个职业的平凡之中的伟大:作为教师就应无私奉献你所有的爱,并感染接受者感受爱的光芒的同时也同样无私奉献自己的爱。我愿追随苏霍姆林斯基,穷尽一生,踏踏实实地致力于教育事业。

二、 因材施教

我们一直都在提倡“因材施教”,但并没有落到实处。统一的教学内容、统一的作业、统一的考试,总是用同一个标准去衡量每一个活生生的性格、爱好、能力各不相同的孩子,就仿佛是在加工厂里打磨出成千上万个同种规格、统一型号的产品。读了这篇文章,我的体会是在课堂上能否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都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应该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知识基础、接受能力、性格和心理特征,然后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问题,儿童完成作业而得到评分时,从评分中看见了自己的劳动和努力,学习给他带来了精神上的满足和有所发现的快乐,从而树立起自己的尊严。学生在课堂上体验到取得成功的个人的、人格上的快乐,又怎会不热爱学习,不遵守纪律呢!

由此,我又想到了教师积极性的提高。作为每一位教师,也有着自己的特长和爱好,作为学校领导,是否有效地调动了每一位教师的积极性,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整个精神面貌和教学成绩。我建议:是否可以在校园网上设置“文艺沙龙、课件制作”等专栏,让老师们自由投稿,互相切磋,杜绝抄袭和舞弊现象,让教师在自由的无任何利益搀杂的氛围下充分展示自己多方面的才华,增强自信,点燃激情,更好地投身于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三、 热爱阅读

不难看出,苏霍姆林斯基是个热爱读书的人,我们不妨看一看苏霍姆林斯基自己的叙述:“我私人的图书馆里,在几间房子和走廊里,从地板直到天花板都摆上了书架……有成千上万册图书……我每天不读上几页,有时不读上几行,我是无法活下去的……”

苏氏认为,集体的智力财富之源首先在于教师的个人阅读。真正的教师一定是读书的爱好者。他说:“一所学校可能什么都齐全,但如果没有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和丰富精神生活而必备的书,或者如果大家不喜爱书籍,对书籍冷淡,那么,就不能称其为学校。一所学校也可能缺少很多东西,可能在许多方面都很简陋贫乏,但只要有书,有能为我们经常敞开世界之窗的书,那么,这就足以称得上是学校了。”

书籍是学校中的学校,对一个教师而言,读书就是最好的备课。难能可贵的是,苏霍姆林斯基通过广泛阅读,拓宽了知识视野,把专业知识转化为专业能力,充实了自己的教育思想,成就了自己的伟大事业。他一生共完成了《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和青年校长的谈话》《公民的诞生》《帕夫雷什中学》和《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怎样培育真正的人》等40多本理论著作。此外,还发表了600多篇论文和1200多篇儿童读物。

读书可以提升教育的理想和信念。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应当成为书籍的王国。”“要天天看书,终生以书籍为友,这是一天也不断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实着思想的江河。”爱好读书应该是教师的职业素养和习惯。如同军人喜爱武器、孩子喜爱玩具一样,教师的第一至爱应该是书籍,只读教材和教参两本书的教师无论如何不能称之为优秀教师。

然而,读教育名著,与大师对话,和名校交流,拜专家为师,以学者为友,学什么?我觉得,我们固然要学大师们的理论精髓和实践经验,但更重要的是学习他们不迷信权威的创新精神,学习他们不懈追求探索的人生境界和献身事业的人格力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学习内容转化积淀为自己的综合素养和创造能力,才能提升自己和事业的境界。

看完《给教师的建议》一书,感想很多,需要时间去细细咀嚼,更加令我迫不及待的是在他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切身去实践。我愿加入到学习苏霍姆林斯基的队伍中,和同事们一起去摸索,去体验,去探究。

什么是读后感:

读后感就是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一段视频,或几句名言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读后感也可以叫做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

读后感写作要点:

1、要弄懂原作:"读”是感的基础,“感”是由“读”而生。只有认真的读书,弄懂难点疑点,理清文章的思路,透彻的掌握文章的内容和要点,深刻地领会原文精神所在,结合历史的经验、当前的形势和个人的实际,才能真有所“感”。
2、要认真思考:读后感的主体是“感”。要写实感,还要在读懂原作的基础上作出自己的分析和评价。分析和评价是有所“感”的酝酿、集中和演化的过程,有了这个分析和评价,才有可能使“感”紧扣原作的主要思想和主要观点,避免脱离原作,东拉西扯,离开中心太远。 所以,写读后感就必须要边读边思考,结合历史的经验,当前的形势和自己的实际展开联想,从书中的人和事联系到自己和自己所见的人和事,那些与书中相近、相似,那些与书中相反、相对,自己赞成书中的什么,反对些什么,从而把自己的感想激发出来,并把它条理化,系统化,理论化。总之,想的深入,才能写的深刻感人。
3、要抓住重点:要写读后感,就要善于抓住些零碎、甚至是模糊的感想,反复想,反复作比较,找出两个比较突出的对现实有针对性的,再集中凝神的想下去,在深思的基础上加以整理。也只有这样,才能抓住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写出真实、深刻、用于解决人们在学习上、思想上和实践上存在问题的有价值的感想来。
4、要真实自然:就是要写自己的真情实感。自己是怎样受到感动和怎样想的,就怎样写。把自己的想法写的越具体、越真实,文章就会情真意切,生动活泼,使人受到启发。千万不可有假大空的嫌疑。

最近更新的读后感内容:
推广链接:
读后感地图 网站地图 | 繁体字网 -- 为探究古典文化架桥,为弘扬中华文明助力!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2013 www.fantiz5.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