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字形查询 | 花鸟字 | 三字经 |甲骨文 | 对对联 | 在线翻译 | 人生感悟 繁体字网-实用的文化、查询网站!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文化 >

《楚辞集注》一书的历史文化介绍

时间:2014-12-05 09:29 分类:历史文化 阅读次数:

  《楚辞集注》,八卷,附《楚辞辩证》二卷、《楚辞后语》六卷。南宋朱熹撰。《楚辞集注》曾先刊行,后南宋嘉定六年(一一三)江西刊本附《楚辞辩证》二卷。朱熹去世后,其子朱在於一二七年刊出《楚辞后语》,再经过十六年,其孙朱鑑集合这三部分,使之整齐划一,成为比较完备的《楚辞》注本。现存版本主要有:宋端平二年(一二三五)刊本、元至正二十三年(一三六三)高日新刊本、明成化十一年(一四七五)吴原明刊本、清乾隆五十三年(一七八八)吴堂听雨楼朱墨套印本、同治十年(一八七一)洪汝奎刊《唐石经馆丛刊》本等。

  朱熹(一一三〇——一二〇〇),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菴,又号紫阴,晚年号晦翁、逐翁、云谷老人,又自称沧州病叟。安徽婺源(今江西婺源)人,侨居建阳(今福建建阳),著名理学家。绍兴十八年进士(一一四八),授泉州同安主簿,歷官转任副使、秘阁修撰、宝文阁待制等职。卒赠宝謨阁学士,謚文。宝庆三年(一二二七)赠太师,追封信国公,改徽国公。朱熹在政治上主张抗金,哲学上发展了程顥、程颐关於理气关係的学说,集理学之大成,建立了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体系,世称“程朱理学”。朱熹一生好学博览,广注典籍,分析精密,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以至自然科学都有不同程度的贡献。其学风对后世学者的影响也很大。著有《周易本义》、《周易参同契注》、《古易音训》、《易学启蒙》、《诗集传》、《诗序辩》、《仪礼通解》、《孝经刊误》、《四书或问》、《四书或问小注》、《论孟精议》、《孟子指要》、《韩文考异》等。殁后,朝廷用其《大学》、《论语》、《孟子》、《中庸》的训解,立於学官,后世称为《四书》。后人编有《晦菴先生朱文公文集》和《朱子语类》等。生平事跡见於《宋史》卷四百二十九、《宋元学案》卷四十八、四十九等。有李元禄《朱子年谱》、王懋竑《朱子年谱考异》。

  《楚辞集注》(以下简称《集注》)共八卷。第一卷至第五卷以东汉王逸《楚辞章句》为依据,定屈原所作的二十五篇共七题为《离骚》类。编次是:卷一《离骚》,卷二《九歌》,卷三《天问》,卷四《九章》,卷五(三题)《远游》、《卜居》、《渔父》。第六卷至第八卷以宋玉、景差、贾谊、庄忌、淮南小山所作的十六篇(八题)为《续离骚》类。编次是:卷六《九辩》(宋玉),卷七(二题)《招魂》(宋玉)、《大招》(景差),卷八(五题)《惜誓》、《吊屈原》、《服赋》(皆贾谊作)、《哀时命》(庄忌)、《招隐士》(淮南小山)。它的取捨与王逸之书不同。朱熹认为《七諫》、《九怀》、《九嘆》、《九思》“虽为骚体,然其词平缓,意不深切,如无疾痛而强为呻吟者”(《楚辞辩证》),所以都删去了,同时增入贾谊《吊屈原》、《服赋》两篇,并将扬雄《反离骚》一篇附录於后。

  在体例上,《集注》基本上以四句为一章(亦有六句、八句不等),先释字义,然后通解章内大意。每章后面仿照《毛诗》体例,按赋、比、兴等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进行詮解。每篇题下有小序,在采用王逸《楚辞章句》的时候,有很多地方加入了朱氏自己的见解。

  《楚辞辩证》分上、下两卷,列专条详细考订旧注得失,因为这些材料无法容纳到注释中去而独立成篇。上卷包括《离骚》、《九歌》两篇,下卷包括《天问》、《九章》、《远游》、《卜居》、《渔父》、《九辩》、《招魂》、《大招》八篇。

  《楚辞后语》录拟骚之作五十二篇,从中可以看出《楚辞》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集注》在汲取王逸《楚辞章句》和洪兴祖《楚辞补注》研究成果的同时,也指出了他们的谬误。王逸释《九章》谓:“《九章》者,屈原之所作也。屈原於江南之野,思君念国,忧心罔极,故復作《九章》。章者,著也,明也,言己所陈忠信之道甚著明也。”(《楚辞章句·九章》)朱熹指出:“《九章》者,屈原之所作也。屈原既放,思君念国,随事感触,輒形於声。后人辑之,得其九章,合为一卷,非必出於一时之言也。”(《集注·九章》)又如《抽思》“何独乐斯之謇謇兮”,本来并不难懂,而王逸解“独乐”为“毒药”,洪兴祖又引“瞑眩”之语来证明,朱熹认为皆“强为之说”(《辩证》下)。凡此类误解,均能力纠王、洪的失误,而指明诗人的本意。

  《集注》还提出了不少新的说法,受到后来楚辞研究者的重视。比如《离骚》“摄提贞於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王逸引《尔雅》说:“太岁在寅曰摄提格”,认为“摄提”是“摄提格”的简称。据此推断,屈原出生在一个寅年寅月的庚寅日。这一说法影响很大,不少学者都赞同。朱熹却别创一说,他引经据典,认为“摄提”只是一个星名,此星“随斗柄以指十二辰”,既不是“摄提格”,也不说明年份。“其曰摄提贞於孟陬,乃谓斗柄正指寅位之月耳,非太岁在寅之名也”。(《楚辞辩证》上)屈原出生之时“月日虽寅,而岁则未必寅也”。又如,朱熹指出所谓《招魂》,不但招死人之魂,同时也招生人之魂,“后世招魂之礼,有不专为死人者,如杜子美《彭衙行》云:‘暖汤濯我足,剪纸招我魂。’盖当时关、陕风俗,道路劳苦之餘,则皆为此礼,以祓除而慰安之也。”(《楚辞辩证》下)这也不失为一种创见。

  朱熹认为王逸和洪兴祖之书偏重於字句名物的训詁,而对屈原作品的“大义”、“旨意”缺乏深刻的体会,因此《集注》在寻求作者言外之意,发明微词奥义方面,往往独具识见。在《离骚》“闺中既以邃远兮,哲王又不寤。怀朕情而不发兮,余焉能忍而与此终古”四句后面,朱熹注云:“终古者,古之所终,谓来日之无穷也。闺中深远,盖言宓妃之属不可求也。哲王不寤,盖言上帝不能察,司閽壅蔽之罪也。言此以比上无明王,下无贤伯,使我怀忠信之情,不得发用,安能久与此闇乱嫉妒之俗终古而居乎?意欲復去也。”朱熹在《惜诵》“竭忠诚而事君兮,反离羣而赘肬。忘儇媚以背眾兮,待明君其知之”四句后面解释说:“赘肬,肉外之餘肉。……儇,轻利也。媚,柔佞也。言尽忠以事君,反为不尽忠者所摈弃,视之如肉外之餘肉,然吾寧志忘儇媚之态,以与眾违,其所恃者,独待明君之知耳。”这些都可以补王逸和洪兴祖书的不足。

  朱熹是唯心主义的理学家。他认为《楚辞》可以“增夫三纲五典之重”,“所以每有味於其言。而不敢直以‘词人之赋’视之也”(《集注·序》)。因此他对有些词句的解释,牵涉到“义理”等方面,显得迂阔难通。在《天问》注释裹他直接引用了周敦颐、程顥、程颐及另一些理学家的唯心主义论述。而《楚辞后语》所收的作品,道学家气味很浓,缺少思想意义,艺术上也不完美。朱熹又运用《毛诗传》体,把某者定为“比”,某者定为“兴”,显得比较主观。因为《楚辞》是综合运用了赋比兴手法来构成完整形象,它和一唱三嘆的民歌形式的《诗经》是不同的。《集注》串讲篇章大意,也有凝滞疏忽的地方。比如认为《怀沙》是言怀抱沙石,以自沉也”,这是望文生义。《九歌·山鬼》一篇则全以託意君臣之间者为说,显得太迂曲。此外,朱熹不懂得语音也是在不断地发展演变的道理,以“叶音”法为《楚辞》注音,很不科学,因而受到清代音韵学家的批评。 

《楚辞集注》一书的历史文化介绍

推荐专题:
最新资讯
热点资讯
网站地图 | 繁体字网 -- 为探究古典文化架桥,为弘扬中华文明助力!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2013 www.fantiz5.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