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字转换器繁体字网旗下考试题库之历史试题栏目欢迎您!
1、试题题目:文化传统与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的融合,对于促进社会变革和社会进..

发布人:繁体字网(www.fantiz5.com) 发布时间:2015-11-23 05:30:00

试题原文

文化传统与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的融合,对于促进社会变革和社会进步有积极的作用。
主题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变革
打破贵族的垄断、在思想界呈现出“以民本思潮等为代表的私学文化”(《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成为春秋战国时期的亮点。
(1)列举春秋战国时期“私学文化”中“民本思潮”的表现,并分析这一时期“私学文化”得以产生、发展的社会根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题二 欧洲向近代社会的迈进
马丁·路德提出在信仰上“惟独圣经”,破除教皇、修士等阶层的特权;他提出“惟独信心”,告诉人们个人灵魂的救赎不靠教会的活动来实现;他的诸多作品中最重要的一部是《圣经》的德译本,这无疑会使任何识字的德国人都有可能亲自学习《圣经》,这项工作在宗教改革上具有重大的意义,也是德国语言史和文学史上重要的里程碑。新教徒对教育和白话的重视也助长了地方语言的广泛使用。以语言作为根本的民族意识逐渐形成,现代民族主义国家也应运而生。
(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归纳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所产生的历史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题三 20世纪初期中国的思想交锋
长素(康有为)以为中国今日之心,公理未明,旧俗俱在,革命以后,必将日寻干戈,偷生不暇,何能变法救民,整顿内治。夫公理未明,旧俗俱在之民,不可革命而独可立宪……则应之日:人心之智慧,自竞争而后发生,今日之民智,不必恃他事以开之,而但恃革命以开之……然则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3)指出在“论革命”的问题上康有为与章炳麟在哪些方面进行了讨论?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两种主张在历史发展中的共同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题四 当代的文化迁移
《听黄仁宇讲中国历史》中记述道:“(20世纪)90年代大众文化崛起,以锐不可当的态势,改变了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传统定位,史学著作也失去神圣的光环,从资政济世的高阁,下移到平民百姓的书桌,甚至成为茶余饭后的消闲读物。”
(4)分析从精英文化向大众文化转变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来源:专项题   试题题型:材料题   试题难度:偏难   适用学段:高中   考察重点:“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2、试题答案:该试题的参考答案和解析内容如下:
(1)表现:孔子“仁者爱人”(“以德治民”);孟子“民贵君轻”(“政在得民”)。根源:土地私有制确立,小农经济形成;宗法分封制解体,“士”阶层活跃;学术下移,私学兴办。
(2)打击了欧洲天主教的神权统治,为确立宗教信仰的自由原则奠定了基础;摆脱思想禁锢,促进了思想解放;促进了德意志民族语言、文学的发展;增强了欧洲民族意识,促进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带有人文主义色彩,在重新认识人类自己方面功不可没。
(3)民智、公理、旧俗。作用:有利于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有利于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有利于推动社会变革、社会进步;推动清政府变革自救。
(4)思想解放、体制改革、经济发展、人民文化程度提高、传播手段突飞猛进、对外文化交流频繁。
3、扩展分析:该试题重点查考的考点详细输入如下:

    经过对同学们试题原文答题和答案批改分析后,可以看出该题目“文化传统与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的融合,对于促进社会变革和社会进..”的主要目的是检查您对于考点“高中“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相关知识的理解。有关该知识点的概要说明可查看:“高中“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4、其他试题:看看身边同学们查询过的历史试题:

历史试题大全 2015-11-23更新的历史试题 网站地图 | 繁体字网 -- 为探究古典文化架桥,为弘扬中华文明助力!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2014 www.fantiz5.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