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字转换器繁体字网旗下考试题库之历史试题栏目欢迎您!
1、试题题目:“孔子”作为一个文化符号,承载了太多的意义,同时也受到了许多的..

发布人:繁体字网(www.fantiz5.com) 发布时间:2015-11-23 05:30:00

试题原文

  “孔子”作为一个文化符号,承载了太多的意义,同时也受到了许多的关注。因此,许多人都“拿孔子说事儿”:有些人想把孔子拉下神坛,有些人想把孔子再度推上神坛,以至于孔子在中外历史上有多种历史形象……在历史舞台上不断的变脸,扮演神圣或可笑的角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史记·孔子世家》的记载中,有许多同时代的隐士对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孔子极尽嘲笑之能事,或讽刺他“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或嘲笑他“自腰以下不及禹者三寸,垒垒若丧家之犬”等。
  材料二 “从根本上讲,儒家思想认为,社会治乱的根本在于人心,因此,要从根本上达到社会的治理,就应当从人心的治理入手。……光靠法制和制度的健全,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社会的治乱问题。重视人心治理的儒家学说在这方面则显然略胜一筹。这也是为什么在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之后,统治者在百家中把以重视人心治理的儒家思想定为一尊的原因之一。” 
——《“爱智慧”的哲学与“实用主义”的儒家——兼谈西方儒学研究的误区》
  材料三 易白沙(新文化运动时期学者)认为:为什么专制君王要独尊孔子而不抬举别人呢?从根本上讲,不得不归咎于孔子之自身。其一,孔子尊君权,漫无限制,易演成独夫专制之弊;其二,孔子讲学不尊问难,易演成思想专制之弊;其三,孔子少绝对之主张,易为人所借口;其四,孔子但重作官,不重谋食,易入民贼牢笼。
  材料四 18世纪法国一批学者高度赞赏孔子,几乎认定孔子是个完人。大思想家伏尔泰从18世纪后期起开始接触中国文化,他特别推崇中国的儒家思想,对孔子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房间里常年挂着一幅孔子画像。他反对君主专制,希望有一位开明君主,因此,儒家的“民为贵,君为轻”被他当做武器来攻击封建君主专制。伏尔泰推崇孔子的另一方面,是他认为孔子是用道德的说服力而不是用宗教的狂热和个人崇拜来影响别人。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同时代人“矮化”孔子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三,中国的专制统治者为什么独尊孔子和儒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作者对孔子持什么态度?其目的何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材料四,说明伏尔泰推崇儒家思想的原因(不得照抄原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导致上述材料对孔子持不同观点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来源:0115 期末题   试题题型:材料题   试题难度:偏难   适用学段:高中   考察重点:“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2、试题答案:该试题的参考答案和解析内容如下:
(1)当时百家争鸣,各学派之间相互攻诘;孔子思想不适合当时社会变革的需要。
(2)儒学重视人心治理,有利于解决社会治乱问题;孔子尊君权,易于形成君主专制;孔子不许问难,易于形成思想专制;孔子思想易于为民贼(专制君主)所利用。
(3)否定态度。反封建专制。
(4)儒家的某些观点是抨击封建君主专制的有力武器;儒家思想注重道德的说教。
(5)原因:时代背景和阶级属性不同。
3、扩展分析:该试题重点查考的考点详细输入如下:

    经过对同学们试题原文答题和答案批改分析后,可以看出该题目““孔子”作为一个文化符号,承载了太多的意义,同时也受到了许多的..”的主要目的是检查您对于考点“高中“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相关知识的理解。有关该知识点的概要说明可查看:“高中“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4、其他试题:看看身边同学们查询过的历史试题:

历史试题大全 2015-11-23更新的历史试题 网站地图 | 繁体字网 -- 为探究古典文化架桥,为弘扬中华文明助力!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2014 www.fantiz5.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