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字转换器 | 成语大全 中国传统文化之读后感栏目欢迎您!
读后感大全 成语造句 字形查询 异体字 甲骨文 对联 历史地图

发布人:繁体字网 发布时间:2016/6/12 17:36:28

【正文】:《我这样教数学》读后感

《我这样教数学》读后感

图书馆借到一本书,吸引我的是书名――《我这样教数学》!还吸引我的是它的作者――华应龙老师,是我钦慕已久的数学大师。华老师到底是怎样教数学的呢?他是怎样把数学教得如此智慧的?怎样让孩子们深深留恋于此的?于是,赶紧细细翻阅起来。

这本书是由华老师堂课例组成,每课均由“课前慎思”、“课堂实录”、“课后反思”和“专家评析”四部分组成。在“课前慎思”中,记录了他对本节课设计前的问题与困惑,钻研与思考;“课堂实录”部分是整节课中师生的详实活动记录;“课后反思”一栏则是华老师对自己课堂中呈现的一些问题或学生的生成所作的再思考;“专家评析”是当下著名学者及专家对华老师所上课的点评与分析。

特别喜欢这种结合课例的文章,读着不觉着枯燥,而是那么形象具体,娓娓道来间顿觉豁然开朗:

喜欢华老师那“让学习像呼吸一样自然”的理念,让学生对角的度量有了一种全新的体验,使技能的学习不再是简单的模仿与训练,而是成为探索与发现的沃土。

佩服华老师能把意外头部受伤后所戴的帽子与所上“中括号”一课巧妙联系起来,使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成为一个“再创造”的过程,科学预设,促进生成,从而在朴实的课堂氛围中彰显生命的精彩。

以“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为何这样做?”“一定这样吗?”这五个问题串起的一堂“圆的认识”,使其成为一堂充满哲学意蕴的数学课。正如师傅张兴华所言:“浑然大气铸成圆!”相信上过此课的孩子们定会对寻宝活动念念不忘,对“圆,一中同长也”的理解定是别有意味的。

更是惊叹,为使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故意“使坏”,不以苦口婆心的劝说为先,而让学生用5分钟时间进行实际体验,从而在“一惊一乍”中感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惊喜,一种源自数学又超越数学的惊喜。从而深深记住:审题不误答题工,匆匆动笔希望空,量量关系要读懂,读完三遍再起动。

……

华老师的课堂总是那么引人入胜,学生兴趣浓厚,往往课已终而意未尽,学生久久不愿离去。固然,这是因为华老师的课是自然流露的数学课,体现数学本质,而又发人思考。可我觉得华老师的课上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不避讳出现差错。华老师的课确实由于融错而精彩,他与孩子们共同面对差错,仔细分析体悟,从而得到收获。而我们的课堂,平常上课还好,一旦是公开课、评优课,似乎就容不得一点点差池,或者有所发现但却尽量避开,否则总有一种功亏一篑之感。殊不知,这样的差错,却是一种极好的教学资源。作为老师,不应避讳,甚至有时还要有意识地创造“差错”,为孩子们的学习设置“陷阱”,这样,了解学生的差错出在什么地方,他们存在什么问题、误区,如此才能有针对性地设计课堂活动,才能针对学生的需要作出正确的决策,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增强其对错误的免疫力。我想:一节课的味道正在于此。

什么是读后感:

读后感就是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一段视频,或几句名言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读后感也可以叫做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

读后感写作要点:

1、要弄懂原作:"读”是感的基础,“感”是由“读”而生。只有认真的读书,弄懂难点疑点,理清文章的思路,透彻的掌握文章的内容和要点,深刻地领会原文精神所在,结合历史的经验、当前的形势和个人的实际,才能真有所“感”。
2、要认真思考:读后感的主体是“感”。要写实感,还要在读懂原作的基础上作出自己的分析和评价。分析和评价是有所“感”的酝酿、集中和演化的过程,有了这个分析和评价,才有可能使“感”紧扣原作的主要思想和主要观点,避免脱离原作,东拉西扯,离开中心太远。 所以,写读后感就必须要边读边思考,结合历史的经验,当前的形势和自己的实际展开联想,从书中的人和事联系到自己和自己所见的人和事,那些与书中相近、相似,那些与书中相反、相对,自己赞成书中的什么,反对些什么,从而把自己的感想激发出来,并把它条理化,系统化,理论化。总之,想的深入,才能写的深刻感人。
3、要抓住重点:要写读后感,就要善于抓住些零碎、甚至是模糊的感想,反复想,反复作比较,找出两个比较突出的对现实有针对性的,再集中凝神的想下去,在深思的基础上加以整理。也只有这样,才能抓住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写出真实、深刻、用于解决人们在学习上、思想上和实践上存在问题的有价值的感想来。
4、要真实自然:就是要写自己的真情实感。自己是怎样受到感动和怎样想的,就怎样写。把自己的想法写的越具体、越真实,文章就会情真意切,生动活泼,使人受到启发。千万不可有假大空的嫌疑。

最近更新的读后感内容:
推广链接:
读后感地图 网站地图 | 繁体字网 -- 为探究古典文化架桥,为弘扬中华文明助力!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2013 www.fantiz5.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