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字转换器 | 成语大全 中国传统文化之读后感栏目欢迎您!
读后感大全 成语造句 字形查询 异体字 甲骨文 对联 历史地图

发布人:繁体字网 发布时间:2015/5/5 17:35:59

【正文】:《让孩子心里诗的琴弦响起来》读后感

学者肖川说:教育的智慧,大多是一些古老的智慧。而古老的智慧存在于经典之中。阅读苏霍姆林斯基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建议》,就是在与这位伟大的教育家对话。细细咀嚼体味每一句话,发现每句话都说到了你的心坎里。

第5 6篇《让孩子心里诗的琴弦响起来》里女教师抱怨的问题也曾让我头疼不已:小小孩子,聪明伶俐,会缠着大人问东问西,充满着好奇心,求知欲,可到了高年级,写作文时语言竟如此乏味,写作对他们来说好似一件比登天还难的事情。苏霍姆林斯基告诉老师每个孩子都是诗人,让他们心中诗的琴弦响起来,并介绍了自己如何通过上思维课使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活跃的智慧和鲜明的想像不仅不熄灭而且得到发展。苏霍姆林斯基的课堂不局限于教室,他会带领孩子到广袤的大自然中。他的语文教学不是在死抠语法,不把学生的学习任务归结为识记知识,保持知识,再现知识,他要让鲜明的思想、生动的语言和儿童的创造精神来统治学校的王国。

“每一个孩子就其天性来说都是诗人,但是,要让他们心里的琴弦响起来,要打开他们创作的泉源。”的确如此,,学龄前的孩子常常语出惊人,“下雨了,那是云姐姐的眼泪,她想大地妈妈了。”“天太热了,要是太阳公公是绿色的就好了。”诸如此类的话语充满了绮丽的想像,可上学了,知识丰富了,但语言却贫乏了,要么话语干巴巴,要么话语老气横秋,“诗人”灵性不知都跑到哪里去了。为什么会这样,学校教育怎么让充满灵性的孩子怎么成了书呆子?怎么让天才的小诗人感觉写作那么难?

阅读《让孩子心里诗的琴弦响起来》,让我知道:不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教育教学方式,只会起到南辕北辙的作用。譬如说让学生理解词语,最常规的办法就是教师解释,学生记住词意,可不久学生就忘了,即使记住也不会灵活运用,,当这种情况发生时,我们常埋怨学生苯,不够勤奋,是学生的问题,还是教师教的问题?看看他的做法,我们是可以找到答案的,他的学生学习的过程不仅是聆听,更是用心灵在感受,苏霍姆林斯基的课堂,词汇不仅是词汇,而是一点火花,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药,那些抽象的词语,在学生的脑海里变成了鲜明的,令人难忘的、激动人心的画面,变成了他们意识中最深刻的东西。

读到这里,我想,是苏霍姆林斯基的学生一定是幸福的,在苏霍姆林斯基的课堂里一定是充满笑声的。设想这样的课堂:教师将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进行填鸭式的教学。死气沉沉的课堂上,老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正襟危坐恭敬地听。无视学生的感受,没有师生互动的交流,肯定不会触发学生的灵感。尊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让学生在一种宽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教师用鼓励与期待,才能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遇到难题,学生不知如何解决了,教师会说:“再动动脑筋,大家离成功只有一步之远了。”教师用宽容与赞许,坚定学生求索的信心。重复了别人的 答案,教师并不大声斥责,只是说:“你认为很重要,想再强调一遍,是吗?”教师用机智,消除学生遇到困难时的尴尬。课堂上,教师不是居高临下的权威,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引导者、促进者。不会畏惧,没有害怕,在民主平等、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学生一定不会视学习是一件枯燥的事情,他们满怀乐趣和兴趣去参与对智慧的挑战活动,亲自体验这种充满思想、智慧的生活,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根据自己的兴趣、体验及理解主动地认识改造知识,赋予知识以个性的意义,创作的灵性又怎能不在他们身上出现?

思维是从问题的萌发开始,一个不会思考的孩子是不会充满灵性的。苏霍姆林斯基的思维课里,一定会鼓励学生大胆想,大胆问:蚂蚁是怎样生活的?天空的云雀是怎样飞翔的等等。相信,苏霍姆林斯基对学生的问题一定乐于回答。着些问题是学生诗的琴弦上跳跃着的最快乐的音符。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面对问题我们该持什么样的态度呢?热烈欢迎还是不懈一顾?也许学生的问题令你措手不及,打乱你的教学计划;也许学生的问题令你生气恼火,因为那是你刚刚讲过的知识;也许学生提出的问题令你啼笑皆非,你有些不能容忍这些问题的肤浅。但是,作为老师,我们要深刻明白,令你措手不及的问题恰是学生渴望知道的;刚刚讲过的问题恰是他们还未听懂的;你认为肤浅的问题恰是他们最想了解的。课堂就是因为这些问题的提出更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这些“不懂”,是孩子充满灵性的体现。余秋雨先生曾难忘记的是曾把“朝辞白帝彩云间”中的白帝理解为站在五彩祥云上穿着白袍的仙帝。是的,要纠正这个错误并不难,但这番美妙的想象,却是他生命的一次自由展翼飞翔。这不仅使童年的余秋雨很激动,而且竟始终难忘这个美丽的误解。我想,让孩子让孩子心里诗的琴弦响起来,让灵性重新回到孩子身边来,就要允许孩子出错。

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一定会拨动学生心里诗的琴弦。我是深有体会,平时的教学中时刻提醒自己,要带给学生快乐,要让学生在学校度过的每一天都觉得幸福。有付出便有回报。记得引导学生朗诵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时,触动了学生创作的灵感,他们创作了《再别春雨》一诗:

轻轻地你走了,正如你轻轻地来。

我轻轻地挥挥手,当作最后一次告别你。

那旁边的柳树,是春雨里的新娘;

那天空中的春雨,在我的心头荡漾。

在风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滴春雨。

优美的语言,独特的意境只会出现在充满灵性的孩子的脑海中。还记得那次,一个学生送我一块橡皮,问他为什么?他说要让小橡皮擦去老师的烦恼,带给老师甜蜜!多么富有灵性的话语,小诗人只会在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诞生。

每一个孩子就其天性来说都是诗人,拨动他们心里诗的琴弦的一定是教师的爱。

什么是读后感:

读后感就是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一段视频,或几句名言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读后感也可以叫做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

读后感写作要点:

1、要弄懂原作:"读”是感的基础,“感”是由“读”而生。只有认真的读书,弄懂难点疑点,理清文章的思路,透彻的掌握文章的内容和要点,深刻地领会原文精神所在,结合历史的经验、当前的形势和个人的实际,才能真有所“感”。
2、要认真思考:读后感的主体是“感”。要写实感,还要在读懂原作的基础上作出自己的分析和评价。分析和评价是有所“感”的酝酿、集中和演化的过程,有了这个分析和评价,才有可能使“感”紧扣原作的主要思想和主要观点,避免脱离原作,东拉西扯,离开中心太远。 所以,写读后感就必须要边读边思考,结合历史的经验,当前的形势和自己的实际展开联想,从书中的人和事联系到自己和自己所见的人和事,那些与书中相近、相似,那些与书中相反、相对,自己赞成书中的什么,反对些什么,从而把自己的感想激发出来,并把它条理化,系统化,理论化。总之,想的深入,才能写的深刻感人。
3、要抓住重点:要写读后感,就要善于抓住些零碎、甚至是模糊的感想,反复想,反复作比较,找出两个比较突出的对现实有针对性的,再集中凝神的想下去,在深思的基础上加以整理。也只有这样,才能抓住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写出真实、深刻、用于解决人们在学习上、思想上和实践上存在问题的有价值的感想来。
4、要真实自然:就是要写自己的真情实感。自己是怎样受到感动和怎样想的,就怎样写。把自己的想法写的越具体、越真实,文章就会情真意切,生动活泼,使人受到启发。千万不可有假大空的嫌疑。

最近更新的读后感内容:
推广链接:
读后感地图 网站地图 | 繁体字网 -- 为探究古典文化架桥,为弘扬中华文明助力!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2013 www.fantiz5.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