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字转换器 | 成语大全 中国传统文化之读后感栏目欢迎您!
读后感大全 成语造句 字形查询 异体字 甲骨文 对联 历史地图

发布人:繁体字网 发布时间:2015/3/8 17:35:54

【正文】:《在与众不同的教室里》读后感

《在与众不同的教室里》读后感

暑假里,我有幸拜读了《在与众不同的教室里》这本书,聆听了8位美国当代名师的教诲,这八位名师的品格、学识、气魄让我深受启发,同时让我深感震撼的是他们身上折射出的源源不断的创造力。

这8位名师用自己的执著与智慧创造出了与众不同的教室,带我们走进了与众不同的教育。我很欣赏艾斯奎斯说的一句话,我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我就首先需要做什么样的人。我希望他们成为一个友善、勤奋的人,因此,我必须是他们见到过的最友善、最勤奋的人。要对自己所做的事情充满激情,热爱自己的工作。

罗恩·克拉克让我认识到“好教师必须要有创造力,因为你不能日复一日地做同样的事情”, 克拉克把他的成功归功于他给学生定下的涵盖礼仪修养、纪律守则和做人原则于一体的 “55条班规 ”,他说, “恰当的行为举止与修养是学生学习成功的要害因素之一 ”并认为 “你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越明确,收到的效果就越好,无论是纪律还是学习。 ”不少教师尝试着跟克拉克学,并在克拉克网站上留言: “我照着这么做了一年,学生的考试分数从来没有这么高过,这些规则给我的课堂和教学带来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变化。 ”可见, “55条班规 ”的魔力的确不小。

我从黛博拉•梅耶乐知道:好教师上课的时候总是微笑的,她之所以微笑,是因为她不仅对自己所教学科的内容感到自在,还对教室和学生感到自在;她之所以微笑,因为学生对她的鼓励而非贬损有迅速的反应;她之所以微笑,因为在劳累了一天快要结束的时候-----批改作业,填写表格,开会-----会有孩子把头探出门口问:“老师,我们明天还会写那样的诗句吗?真是太有趣了!”

的确,真诚的微笑是一种良好情绪的体现,也是待人友好热情的标志。而作为传道授业,为人师表的教师微笑更显得重要。微笑可以为教师创造出良好的授课心境,发挥出最佳的教学水平。

另外,我还看到优秀的教师都非常重视阅读,他们相信阅读给孩子带来的影响,让学生读经典的文学作品,相信孩子的能力。从中我也受到相当大的启发。记得德雷珀说她的启蒙老师是她的母亲,从她一出生,母亲就给她读书听,再后来,每周都要带她去图书馆,后来,她就自己去图书馆,她感到读书对孩子的成长很重要,现在的孩子,大多被电脑、电视、电子游戏机占去了太多的时间,这样对孩子的成长很不利。我非常注重孩子的阅读,每天晚上,我会为孩子讲故事听,她非常喜欢听故事,同一个故事一连讲了5、6遍,她仍然想听,有时她会自己拿着书看一会儿,看到孩子从小喜欢书,我非常欣慰,读了卡姆拉斯与德雷珀的故事,更让我坚信我把更多的时间用于孩子的阅读上是值得的。

比格勒说:做一名优秀教师最重要的品质是对自己所做的事情充满激情,信任自己的学生,热爱自己的工作。的确,只有热爱才能全身心投入,才能调动我们全身的每一个细胞,教师的激情与学习欲望会通过自己的表现传递给学生。

什么是读后感:

读后感就是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一段视频,或几句名言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读后感也可以叫做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

读后感写作要点:

1、要弄懂原作:"读”是感的基础,“感”是由“读”而生。只有认真的读书,弄懂难点疑点,理清文章的思路,透彻的掌握文章的内容和要点,深刻地领会原文精神所在,结合历史的经验、当前的形势和个人的实际,才能真有所“感”。
2、要认真思考:读后感的主体是“感”。要写实感,还要在读懂原作的基础上作出自己的分析和评价。分析和评价是有所“感”的酝酿、集中和演化的过程,有了这个分析和评价,才有可能使“感”紧扣原作的主要思想和主要观点,避免脱离原作,东拉西扯,离开中心太远。 所以,写读后感就必须要边读边思考,结合历史的经验,当前的形势和自己的实际展开联想,从书中的人和事联系到自己和自己所见的人和事,那些与书中相近、相似,那些与书中相反、相对,自己赞成书中的什么,反对些什么,从而把自己的感想激发出来,并把它条理化,系统化,理论化。总之,想的深入,才能写的深刻感人。
3、要抓住重点:要写读后感,就要善于抓住些零碎、甚至是模糊的感想,反复想,反复作比较,找出两个比较突出的对现实有针对性的,再集中凝神的想下去,在深思的基础上加以整理。也只有这样,才能抓住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写出真实、深刻、用于解决人们在学习上、思想上和实践上存在问题的有价值的感想来。
4、要真实自然:就是要写自己的真情实感。自己是怎样受到感动和怎样想的,就怎样写。把自己的想法写的越具体、越真实,文章就会情真意切,生动活泼,使人受到启发。千万不可有假大空的嫌疑。

最近更新的读后感内容:
推广链接:
读后感地图 网站地图 | 繁体字网 -- 为探究古典文化架桥,为弘扬中华文明助力!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2013 www.fantiz5.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