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字转换器 | 成语大全 中国传统文化之读后感栏目欢迎您!
读后感大全 成语造句 字形查询 异体字 甲骨文 对联 历史地图

发布人:繁体字网 发布时间:2015/1/15 17:35:50

【正文】: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读后感(第一章)

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读后感(第一章)(一)

近一段时间,正努力地学习王荣生先生的《语文科课程论基础》,该书开篇就给了我一个下马威:高屋建瓴、深奥博大。在现有的知识储备条件下,读起来真的很难。现将一点点小小的感悟,摘录如下:

1、由于缺少可依赖的归属参照系,渐渐地也就消磨掉了语文教育研究的框架意识。语文教育研究者、包括涉入语文教育研究的圈外人士,往往不太清楚自己在做的是哪个层面、哪种性质的研究,不太清楚自己的研究所使用的方法和表述是否合乎该层面、该性质的规范,不太清楚自己的此项研究与以前、与别人的研究构成何种关系,也不太清楚自己的这种或哪种研究会对语文教学实践产生何种状态的关联。另一方面,读者往往也会用不那么适当的方式来对待已发表的研究文字,而难以将它们放到一个明了的归属参照系里去理解、去评判。(第 4页)

感言:王荣生对语文教育研究的认识非常深刻。回想我自己,就连其中最简单的语文教学活动我又有着怎样的思考呢?最多考虑怎样教好具体的一个个知识点。缺的就是对教育的深刻认识和整体把握,更遑论语文教育研究的框架意思了!

语文教育研究的三个部分:哲学基础层面、教学原则层面、教学方法层面。

哲学基础层面谈的是在什么样的思想下的教学原则(包括教材选取的问题)和教学方法的选取问题。

教学原则层面谈的是实施教育活动的双方(教师和学生)以及教育行政机构指定的,知道具体教学活动的各方面问题的研究。

教学方法层面谈的是具体实施教育教学应采取的具体的教育手段。

2、我国语文教育研究的弊端之一,是有意无意地模糊测试研究与上几个层面的研究:一方面,语文测试研究有强烈的欲望试图左右语文课程与教学;另一方面,又是语文课程与教学的严重应试化,所谓“教什么考什么”“考什么教什么”,很大程度上混淆了“教”与“考”的本性差异——语文能力的动态形成与对能力静态检测之间的差异、语文能力形成的综合效应与借以推测能力的特定考题之间的差异、语文能力的个体特性与为测试的公平而“所关心的只是具有共性的东西”之间的差异,等等。(第20页)

感言:对目前的语文教育评价的评价

如今的高考考的是什么?考的是学生的应试能力(这其中到底有多少语文能力成分,恐怕我们都不能安心地给出一个大家都信服的说法),考察这种应试能力错了吗?显然没有。但是,如果把目光仅仅局限于此,肯定是不够的。我们的语文活动(这里主要指语文教学活动)注重的是语文课堂教学活动本身以及应试的高分值,这样的追求势必主导着课堂教学的方向和内容。片面追求高分值,撇开了真正的语文素养的提升而独自领跑,最终必然导致两败俱伤。人文语文缺位培养的恐怕也不是具有人文精神的健全的人。因此,改变语文教学活动急功近利的现状,回归语文教育培养人的语文综合素养的本质轨道上来,我们任重道远。

三年级语文组 杨立合

什么是读后感:

读后感就是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一段视频,或几句名言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读后感也可以叫做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

读后感写作要点:

1、要弄懂原作:"读”是感的基础,“感”是由“读”而生。只有认真的读书,弄懂难点疑点,理清文章的思路,透彻的掌握文章的内容和要点,深刻地领会原文精神所在,结合历史的经验、当前的形势和个人的实际,才能真有所“感”。
2、要认真思考:读后感的主体是“感”。要写实感,还要在读懂原作的基础上作出自己的分析和评价。分析和评价是有所“感”的酝酿、集中和演化的过程,有了这个分析和评价,才有可能使“感”紧扣原作的主要思想和主要观点,避免脱离原作,东拉西扯,离开中心太远。 所以,写读后感就必须要边读边思考,结合历史的经验,当前的形势和自己的实际展开联想,从书中的人和事联系到自己和自己所见的人和事,那些与书中相近、相似,那些与书中相反、相对,自己赞成书中的什么,反对些什么,从而把自己的感想激发出来,并把它条理化,系统化,理论化。总之,想的深入,才能写的深刻感人。
3、要抓住重点:要写读后感,就要善于抓住些零碎、甚至是模糊的感想,反复想,反复作比较,找出两个比较突出的对现实有针对性的,再集中凝神的想下去,在深思的基础上加以整理。也只有这样,才能抓住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写出真实、深刻、用于解决人们在学习上、思想上和实践上存在问题的有价值的感想来。
4、要真实自然:就是要写自己的真情实感。自己是怎样受到感动和怎样想的,就怎样写。把自己的想法写的越具体、越真实,文章就会情真意切,生动活泼,使人受到启发。千万不可有假大空的嫌疑。

最近更新的读后感内容:
推广链接:
读后感地图 网站地图 | 繁体字网 -- 为探究古典文化架桥,为弘扬中华文明助力!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2013 www.fantiz5.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