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字形查询 | 花鸟字 | 三字经 |甲骨文 | 对对联 | 在线翻译 | 人生感悟 繁体字网-实用的文化、查询网站!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文化 >

明薛瑄著《读书录》一书的历史文化

时间:2015-09-02 07:49 分类:历史文化 阅读次数:

  《读书录》,十一卷,续录十二卷。明薛瑄著。编成于景泰七年(一四五六)以后。通行本有嘉靖四年(一五二五)刊本、《四库全书》本、《西京清麓丛书》本、光绪二十六年(一八九四)泾阳柏经堂刊本。改编本有万曆中侯鹤龄刻《读书全录》,然去取之间,颇失作者原意;《正谊堂全书》本,张伯行据薛瑄前后两录重加分类,编爲八卷,《丛书集成初编》据此本排印;道光二十八年(一八四八)戴楫《读书录条贯》亦据薛瑄原书分类编排。

  《读书录》爲薛瑄数十年读书的心得笔记,包括哲学、文学、政治、自我修养等内容。其中的教育思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下学人事,上达天理。天理,指伦理道德。人事,即「事父」、「事君」等道德行爲。薛瑄认爲,理在气中,理不外事,故有是事则有是理,「下学父子,君臣、夫妇、长幼之人事,便是上达仁义礼智、元亨利贞之天理。」(卷四)这一思想反映到教育上,即形成重视实践的教育思想。他针对当时许多士子空谈义理而不实践的现象,指出:「古者诗书礼乐,多就事上教人,而穷理亦就物上穹究,故所学精粗本末兼该而无弊。后世或论理太高,学者践履未尽粗近,而议论已极深,故未免有弊也。」(卷五)他以孔子的教学爲例:「孔子教人,説下学处极多,説上达处极少。」(同上)谓《论语》一书,孔子多就事而言,而理就在其中。其答问仁处,亦只有以求仁之方、爲仁之资告诸子。至于仁之理则未尝及之。薛瑄认爲,宋儒答学者之问,多告以性与天道之妙,乃不得已的权宜之计。他主张,教师应多教人在事上磨炼,少讲高远的理论,以免学者脱离实践,流于「虚无」。

  二、略啓其端。薛瑄继承发展孔孟的教学思想,提倡教人不能道尽义理,而应使人深思自得。他认爲,学的过程是一个「觉」的过程,只有学者自觉,才能融会贯通:「学者觉也」,「学须有觉,方得总会处。」(卷五)教师的作用,就在于啓发学者自觉:「理之在人心,固无先后,而人之觉是理者,则有先后焉。先觉者以斯理觉后人,俾暗者明、邪者正,故谓之师。」(《文集》卷二《送白司训序》)从这一观点出发,他认爲教人只能略啓其端,如果轻易将义理全部道出,学者不仅不能吸收,反而忽视其中的含义,「徒增口语之哗」(卷四)。只有啓发学者自觉自得,才能「守之固而不忘矣」(同上)。

  三、循序渐进。薛瑄反覆指出,教人之法,最宜谨先后深浅之序,决不能超过学者的现有接受水平。具体地説,即自小学以至大学,自「洒扫应对、孝弟忠信之常,渐及乎精义入神之妙,循循有序,使人得而依据。」(卷一)大学教育以朱熹的《四书集注》等爲教材,也要循序渐进,先读《四书》正文,后读传注。待熟之又熟,领会其精神之后,再读各家小注;先读朱熹《集注》、《章句》、《或问》等「定论之书」,后读《语类》等「非定论之书」;即使是定论之书,也有个先后轻重之别。

  四、学思行结合。薛瑄教学者,爲学应抓住熟读、深思、力行三个环节。书须熟读,读书须宁静、宽徐、慎密,使心入其中而得其妙。还应深思义理,他説:「因其言以求其言之实理于吾心可也。不然,则滞于言语而不能有以自觉矣。」(卷一)更重要的,是要求将学到的义理「反诸身」,落实到行动中。他批评当时把读者作爲「出身干禄之阶梯」,而不知反身以求实的风气,提倡:「读圣贤书,于凡切要之言,皆体贴到自己身心上,必欲实得而力践之,乃有益。不然,书自书,我自我,虽尽读圣贤书,终无益也。」(《续录》卷十一)

  有关的研究资料,有侯外庐、邱汉生、张岂之主编:《宋明理学史》等。 

明薛瑄著《读书录》一书的历史文化

推荐专题:
最新资讯
热点资讯
网站地图 | 繁体字网 -- 为探究古典文化架桥,为弘扬中华文明助力!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2013 www.fantiz5.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