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字转换器 | 成语大全 中国传统文化之读后感栏目欢迎您!
读后感大全 成语造句 字形查询 异体字 甲骨文 对联 历史地图

发布人:繁体字网 发布时间:2016/9/6 17:36:35

【正文】:当兴趣《遭遇》效率读后感

当兴趣“遭遇”效率(凭栏处)

来源:人民日报关键字:效率;兴趣;遭遇;老师;凭栏作者:赵婀娜2013-07-11 03:28

“兴趣”与“效率”是在教育界内部经常被提及的两个词。二者和谐统一,是教育的极高境界,如果二者未能和谐统一,甚至发生“二选其一”的“遭遇战”,则将大大考验教育者的理念与智慧。

日前,首届“小学教育国际会议”在京举行。在北京中关村第三小学,来自美国肯尼迪小学的海伦老师以“材料中的热量及其变化”为主题,给五年级的孩子们上了一节与众不同的自然科学课。之所以说与众不同,是因为整节课没有板书、没有提问,甚至没有规规矩矩的坐姿。45分钟的时间,学生们分别着红色、蓝色、紫色的头巾,伴着音乐,尽情舞蹈。一会儿极尽可能地将动作放慢,夸张地表现肢体的僵硬,一会儿又快速移动,想方设法闪转腾挪,甚至故意和同学们撞在一起。

显然,这是一堂整合了音乐、舞蹈与艺术的自然科学课,红表示“热”,蓝表示“冷”,紫表示“冷热均衡”,老师启发学生们用身体自行创造动作以探索和表达当热量从“相对温暖”的物体传导到“相对冰冷”的物体时分子活动的动态变化,从而了解能量是可以传递的,并通过表演在大脑中建立对“能量”的快速反应图示。

耐人寻味的是,课程结束后,来自全国各地多所小学、在现场观摩的教师竟有多位对教学的效率提出质疑,同样的知识点,在国内的课堂,老师只用几句话就能讲清楚,可这节课竟用4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体验和感受,效率未免太低。

“浪费时间”、“效率太低”,面对中国教师的质疑,海伦老师竟有些无所适从。课堂上学生们在表达“冷”、“热”的传导时,每个人都很卖力与投入,课程结束后,学生们还意犹未尽。在成功地激发起孩子们兴趣的同时,“效率”却真的已经站在“兴趣”的对立面了吗?

“向课堂要效率”,是教育界内部经常用来自省的一句话。可何为效率,或许在提出质疑的老师和海伦老师之间,有着不同的理解。前者看来,教师用几句话、几个图示来讲述能量传导的过程,远比用4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在体验中理解更高效。可在海伦老师的心里,让全体同学都参与进来,激发每一个学习者的兴趣,也许更加重要。

想起一位优秀的中学教师曾经分享的亲身经历,这节课让他20年未曾忘记,并深深影响了他担任教师之后的理念与方法:初中某次英语课,主题为“医院”。上课前,老师特意在头上和手臂上裹满纱布,将自己包扎成病人的模样,于是,一走进教室就成功地吊起了每个学生的好奇心与关注度。之后,老师并没有立刻开始讲授,而是让学生们在字典中尽可能地寻找一些与医院、疾病有关的单词来形容他的样子,做场景描述。可以想象,在无比开心的氛围内,学生们不仅学会了“医院”、“医生”、“护士”,还掌握了“急救车”、“心脏复苏”、“氧气面罩”、“骨折”等难度更高的词汇,并进行了大量生动的对话。一节英语课,完全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和主观能动性。

试想,如果换一种“更有效率”的教学方法,老师用10分钟的时间讲述多个单词,让同学们跟读并记忆,课堂的教学效果就会更好吗?

我们常说,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我们也常说,要“从以教师为主体回归到以学生为主体”,但将理念付诸实践,还需要真正理解“效率”的本质。爱迪生自己趴在鸡窝里孵小鸡,数学家吴文俊年逾古稀还时常偷跑到游乐场,体会游乐场里的物理和数学魅力,已经诠释了“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的真谛。

“兴趣”与“效率”并非冲突对立,让二者和谐共处,不妨从课堂内,教师多一些“留白”开始。

读这篇文章,是刘可钦校长对我们进行培训推荐给我们的。这次培训,教科培处让老师带着问题去。我带的问题恰恰与这个内容相关。

一年级下期,我们组在轮流试教课时研究“实践活动课”怎么上。我们的实验内容:摆一摆,想一想。用规定数量的小圆片放在不同的数位上表示不同的100以内的数。既然叫“摆一摆,想一想”,没有充分的摆,不行;只摆,不思考肯定也不行。所以虽说是活动课,但我们对教学目标的定位:1.理解位值制,小圆片放在不同的数位上表示不同的数,比如:1个圆片,放在个位,表示1;放在十位,表示10。

2.学会有序思考,做到找这些符合要求的数时,不重不漏,这就必须经历组成的数较多,乱找可能重或漏的过程,才能让孩子体会到有序的重要。如:4个圆片摆,孩子们可能按从大到小摆出40、31、22、13、4;也可能从小到大摆出4、13、22、31、40;但更多的可能凌乱地摆出这些数中的某些,未找全,或重复。我们需要抓住课堂上的这些资源放到课堂上,展示并且通过对比,让孩子们体会,有序的重要。

3.前面如果都还停留在“摆”的层面的话,第3条目标则重在“想”。

圆片个数与摆出的数的个数间的关系,并尝试用这个关系去判断其它能摆几个。找规律并且根据规律进行判断,这就需要有更大量摆的数据做支撑,才能找到数量关系的模型。而且这里的摆100以内的数,规律又更特别。

规律的关系模型孩子们不一定能表达清楚,但至少可以通过这一表格的整理看出个大概。所以这一表格的整理工作一定要在课堂上呈现出来。

为了让这三大目标在一节课里充分体现,我们设计了:用1个圆片、2个圆片摆数,体会位值制;用摆3个圆片、4个圆片摆数体会有序思考;5、6、7、8、9个圆片摆数既可有序摆一摆,也可以根据规律写一写,节省时间;10个圆片留做课堂上的思考,10个以上的圆片摆数留做课下思考。我们还有意向孩子们渗透了从简单入手思考问题的方法。

但就这样规划下来,课也很满。对一年级的孩子们来说,同桌两人合作的能力、操作学具不受干扰的能力等诸多因素都会影响整节课的速度。

因此,我带的问题就是:一年级的实践活动课如何更有效?而可钦校长在交流他们学校的研究项目时,恰用此例引发大家思考。于是,昨天下午6:00多交流完毕,回到家我便仔细看了此文,心中不免感慨,我所能做的,可能就是保证孩子兴趣的情况下,通过留白,让孩子在课堂引导之下,再自觉地去延伸课堂接着去研究,就像我们做七巧板拼图学习一样,把课堂上兴趣最浓的东西,搁到课下接着做研究。

什么是读后感:

读后感就是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一段视频,或几句名言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读后感也可以叫做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

读后感写作要点:

1、要弄懂原作:"读”是感的基础,“感”是由“读”而生。只有认真的读书,弄懂难点疑点,理清文章的思路,透彻的掌握文章的内容和要点,深刻地领会原文精神所在,结合历史的经验、当前的形势和个人的实际,才能真有所“感”。
2、要认真思考:读后感的主体是“感”。要写实感,还要在读懂原作的基础上作出自己的分析和评价。分析和评价是有所“感”的酝酿、集中和演化的过程,有了这个分析和评价,才有可能使“感”紧扣原作的主要思想和主要观点,避免脱离原作,东拉西扯,离开中心太远。 所以,写读后感就必须要边读边思考,结合历史的经验,当前的形势和自己的实际展开联想,从书中的人和事联系到自己和自己所见的人和事,那些与书中相近、相似,那些与书中相反、相对,自己赞成书中的什么,反对些什么,从而把自己的感想激发出来,并把它条理化,系统化,理论化。总之,想的深入,才能写的深刻感人。
3、要抓住重点:要写读后感,就要善于抓住些零碎、甚至是模糊的感想,反复想,反复作比较,找出两个比较突出的对现实有针对性的,再集中凝神的想下去,在深思的基础上加以整理。也只有这样,才能抓住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写出真实、深刻、用于解决人们在学习上、思想上和实践上存在问题的有价值的感想来。
4、要真实自然:就是要写自己的真情实感。自己是怎样受到感动和怎样想的,就怎样写。把自己的想法写的越具体、越真实,文章就会情真意切,生动活泼,使人受到启发。千万不可有假大空的嫌疑。

最近更新的读后感内容:
推广链接:
读后感地图 网站地图 | 繁体字网 -- 为探究古典文化架桥,为弘扬中华文明助力!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2013 www.fantiz5.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