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字转换器 | 成语大全 中国传统文化之读后感栏目欢迎您!
读后感大全 成语造句 字形查询 异体字 甲骨文 对联 历史地图

发布人:繁体字网 发布时间:2015/12/16 17:36:16

【正文】:《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转)

大 话 明 代 科 举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也许是吴敬梓《儒林外史》中范进中举的故事太过深入人心,以致现在提起科举考试,人们就会嗤之以鼻,甚至是深恶痛。其实,科举考试,是我国最早的“全国统一考试”,是封建王朝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科举考试的出现,可是我国社会发展史上的巨大进步与超越。

如何选拔人才,历来都是摆在封建统治者面前的一道难题。西周时,天子实行的是“分封制”;随后很长一段时间,在秦朝以前,采用“世卿世禄”制度,后来逐步引入军功爵制;到了汉朝,分封制度逐渐被废,皇帝中央集权得以加强,当时采用的是察举制与征辟制来选拔人才;到了魏晋以后,采用九品中正制;……

也就是说,在漫长的岁月里,不管用人制度如何变化,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为改变这种弊端,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他令各州推举人才,参加考试,合格的可以做官。隋炀帝时期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至此,中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这是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篇章。

到了明代,科举考试更是得以发扬光大。虽然隋唐已有科举,但是当时录取的名额极其有限,一科往往只录取几十人,而明代自洪武年间起开科举,便实行扩招,这样一来想做官的人就纷纷选择以读书为业、走上了科举之路,这些人也成为后来明朝文官势力的基础。

明代的考试分为四级,分别为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第一级是院试,考试者统称为童生,考试范围是州县,在这个考试中合格的人就是我们大家所熟悉的“秀才”。其实,秀才并不好考,院试成绩有六等,只有考到最高等的才能得到秀才的称号,而只有考到一二等的才有资格去参加更高一级的考试,叫“录科”。(放到现在,也就是说只有考到全县前几十名甚至是前几名的学生,才能当上秀才哦!当上秀才已经如此之难,要想当官就是难上加难,还要继续奋斗!)

下一级的考试是乡试,也就是省一级的统考,三年才有一次,一般在八月,由省里出题,而且还有名额限制。在这一级别考试中过关的人叫举人,举人已经具备做官的资格,但仅仅是资格而已,并不能包你一定做官。(现在,大家可以理解范进中举人后为啥会发疯了吧,因为具备当官的资格了呗,终于可以光耀门楣了!)另外,乡试中获得第一名的人叫解元,这就是三元里的第一元。

接下来,举人(们)在来年的二月将迎来人生的真正考验——会试,在这里,举人面对的是来自各省的精英们,竞争之残酷我们可想而知。会试考试的第一名叫会元,这是三元里的第二元。

通过会试的精英们面对的最后一道考验就是殿试,在这场考试中,考生面对的考官是这个帝国的统治者,考试方式是皇帝问,考生答,内容主要是策问。皇帝及大臣根据考生的表现,将其划分档次,共有三甲:一甲只有三个人,叫进士及第,分别是状元、榜眼和探花;二甲若干人,叫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人,叫赐同进士出身。而状元就是三元中的第三元。(到了这里,如果还榜上有名,那么你将会被派任官职,但是此时分派的官职都不高,但不管怎么说,总算是当官了,真是不容易呀!)

科举考试不仅是读书人获取官位的方法,也是他们追求荣誉的途径。状元难得,三年才有一个,而连中三元,更是每个读书人朝思暮想、梦寐以求的荣誉。事实上,连中三元,即身兼解元、会元、状元三个称号于一身,也就是说必须保证全省考第一,然后在会试中全国考第一,最后殿试里在皇帝心中也是第一,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学问好,还要反应快、长得帅,才有可能获得这一称号。自隋唐开始科举考试后,获得这一荣誉的只有十三人,明代有二人,这些人实在值得我们今人敬仰与崇拜。

科举制从隋朝大业元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的沧桑岁月。

科举考试的出现,打破了严重阻碍历史前进的封建门阀制度,给每一个有志者提供了踏进仕途、一展抱负的可能,也给黑暗无比的中国古代官场带来了光明,就如同我们现今的高考,虽被人百般诟病,但是它仍是我们现阶段选拔人才最科学公平的方法,因此它的历史魅力和作用是不可否认的。

题外话:随着时代的发展,应试教育和高考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诟病和抨击。事实上,应试教育确实有着诸多的弊端,但是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目前实在没有比高考更合理更公平的选拔制度。

作为一名高考的受益者,我不想赞美高考多美伟大,我只想说,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我们真的应该感谢高考,正是因为有高考,我们才有了进一步深造的机会和施展自我才能的空间;对于孩子们来说,如果能有这份敬仰与感恩之心,相信他们会更加心平气和,也将会更加优秀!

同样,科举考试在它所属的时代也同样应该被敬仰与感恩!!

感谢大家的支持与关注!!!

什么是读后感:

读后感就是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一段视频,或几句名言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读后感也可以叫做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

读后感写作要点:

1、要弄懂原作:"读”是感的基础,“感”是由“读”而生。只有认真的读书,弄懂难点疑点,理清文章的思路,透彻的掌握文章的内容和要点,深刻地领会原文精神所在,结合历史的经验、当前的形势和个人的实际,才能真有所“感”。
2、要认真思考:读后感的主体是“感”。要写实感,还要在读懂原作的基础上作出自己的分析和评价。分析和评价是有所“感”的酝酿、集中和演化的过程,有了这个分析和评价,才有可能使“感”紧扣原作的主要思想和主要观点,避免脱离原作,东拉西扯,离开中心太远。 所以,写读后感就必须要边读边思考,结合历史的经验,当前的形势和自己的实际展开联想,从书中的人和事联系到自己和自己所见的人和事,那些与书中相近、相似,那些与书中相反、相对,自己赞成书中的什么,反对些什么,从而把自己的感想激发出来,并把它条理化,系统化,理论化。总之,想的深入,才能写的深刻感人。
3、要抓住重点:要写读后感,就要善于抓住些零碎、甚至是模糊的感想,反复想,反复作比较,找出两个比较突出的对现实有针对性的,再集中凝神的想下去,在深思的基础上加以整理。也只有这样,才能抓住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写出真实、深刻、用于解决人们在学习上、思想上和实践上存在问题的有价值的感想来。
4、要真实自然:就是要写自己的真情实感。自己是怎样受到感动和怎样想的,就怎样写。把自己的想法写的越具体、越真实,文章就会情真意切,生动活泼,使人受到启发。千万不可有假大空的嫌疑。

最近更新的读后感内容:
推广链接:
读后感地图 网站地图 | 繁体字网 -- 为探究古典文化架桥,为弘扬中华文明助力!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2013 www.fantiz5.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