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字转换器 | 成语大全 中国传统文化之读后感栏目欢迎您!
读后感大全 成语造句 字形查询 异体字 甲骨文 对联 历史地图

发布人:繁体字网 发布时间:2015/3/14 17:35:55

【正文】:《36天,我的美国教育之旅》读后感

今年暑假我在单位借了李希贵老师撰写的《36天,我的美国教育之旅》,看完后感触颇深。书中李老师如实记录了2005年4-5月他以访问学者身份应邀至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考察期间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悟。内容图文并茂,很多实地取景的照片也许从摄影的技术上讲一般,但真实反映了考察的内容;一些资料类的图片也让文字的叙述有了更直观的表现。我好奇地开始了我的阅读之旅。浏览本书目录,一个个新颖的标题映入我的眼帘: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吗?”“家常饭”与“法国大餐”、为什么要让学生都在课间挤厕所、美国的教师怎样布置作业、美国人也会耍心眼、中国式的无所谓、主人意识:从棒球场到教室……这么多新鲜的名词,我的内心充满了好奇。书中带着异域风采的教育现实和碰撞思辨的教育理念确实给了我深刻的印象。这不仅是一个教育者的书写,这更是一个极其热爱生活、极其关爱人生的人对生命的尊重、对生命的记录。蕴藏深情的献语、朴实简短的写在前面的话、一天天如实记录潜心思考的日记文字,真实详细地铺开了他的美国教育之旅的画卷。其中给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有以下几点:

第一,“事无巨细”是美国教育的一大特点。在阅读完本书后,我的体会尤为深刻.对比中美的中小学生守则,你就会感受到这一点。1、对礼貌的要求:每次都有礼貌地称呼老师(美国),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礼貌待人(中国);学习上的要求:美国:2、按时或早些到校上课,3、有问题要举手,4、可以坐着和老师交谈,5、如果缺课可以请教老师或同学,必须把所缺的课补上;6、如果有急事离开学校,应提前告诉老师并请教将要学习的内容,7、必须独立完成作业,8、考试不作弊9,如果学习有困难,可以与老师约定时间寻求帮助,老师将会乐意帮助你,10、缺课或迟到,必须带有家长揭示其原因的便条,11、对于缺课,唯一正当理由是自己生病、家长去世或宗教假日,别的理由都为视为违规,12、教师提问时,如果没有指定特定的学生回答,任何知道答案的学生都应举手回答;中国:热爱科学,努力学习,勤思好问,乐于探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有益的活动。比较一下中美对孩子学习上的一些要求,不难发现,美国的守则“境界”的确低了些,但是他们说得实实在在,全是可以比照着见诸行动的细节,如果孩子照章行事,也就不会有什么大问题。我们的要求的确很好,但总觉得有些空,有些大,孩子无从做起。回想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在检查时居然让小学生背守则,有什么意义呢?说的实在,才能做得实在。像“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遵守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遵守校规校纪,遵守社会公德”只有放在实实在在的情境中才能感受真切,凭空背诵,虚无缥缈,这的确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一个教育问题,因此我们的教育也需要从说些实在的话开始吧!

我们再看一个教师对学生的作业提醒。1、立刻行动做作业。每天放学后都要留出特定的时间做作业。你可能刚到家时想休息一下,但也一定要给自己充足的做作业的时间,这样,你就不会被晚饭打扰或因为太累而完不成作业。2、如果你厌烦了一项作业,真的不想去做它,你可以给自己一点小奖励。例如,努力工作了45分钟之后,你可以吃点小点心或打15分钟的球,过后再回去工作,然后再休息一下。3、如果需要帮助,一定要开口,可以给朋友别人打电话或向家人求助。如果这些人不能帮你忙,你可以第二天向老师问不懂的问题,你可以把老师的电话提前记住,到时向老师打电话求助。如果你没有老师的电话,记住,你的妈妈一般会有。4、练习,练习,再练习!你在某科目上提高技能的最好方法是通过大量的练习。如果你在数学、科学、社会学、语言、阅读方面遇到麻烦,多做些练习可以使你得到提高。说得多么细啊!学生照着做就行了,这也给我今后的教学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不仅在作业要求上注意细节,在课堂上他们更注重细节。《从教师和学生之外找原因》这个章节就体现了这一点:面对课堂里发生的问题,我们教师往往把问题的原因想的比较简单。一般不是从学生本身找原因,就是从教师自身找原因。其实,好多原因并不在教师和学生身上,而说不定是在一个不起眼的地方。如凳子的问题、环境的问题等等,为此他们开发了一个教师培训模型:通过再现教室里发生的情景,让教师发现其中的问题,针对其中的问题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第二,书中为我们较全面地展示了美国教育中值得借鉴的经验,可以给人许多启示。

1.教育要关注人一生的幸福。哥大教育学院的元老莱维尼先生认为“教育是为了使人们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他坚决反对单纯强调人才培养的社会需要学说。是啊,如果生命只是一份工作和职业而已,生命就变得极为狭窄。如果我们活着只是为了谋生,那我们就失去了生命的整个重点。我们的教育最终的落脚点不是把人培养成工具,而是要关注人一生的幸福。

2.对“应试教育”要辩证地看待。在美国,“应试教育”并不是洪水猛兽,美国人对待考试的态度并没有我们东方人那么“高尚”,他们似乎也在理直气壮地应试,并且考了一次又一次,只要自己认为成绩不理想,就会不断地重考,直到有了一个满意的成绩。有关讨论应试的方法的研究会,培训班照样在光天化日之下大张旗鼓地举行。尤其令人惊讶的是,美国其实还是一个考试多如牛毛的国家,他们的考试机构发达,考试方式多样,考试内容也五花八门。只是,他们并没有被同一个模式所束缚,每个组织,每个行会,每家公司,都在寻找适合自己的考试。所以,美国又是一个对考试方法的研究特别严谨的地方:如何才能检测出真实的水平,成为许多大学、许多教授终身研究的课题。在哥大专门研究考试的教授就有十几位。在对待考试这个问题上,我觉得我们国内总喜欢走两个极端:要么是好的,要么是坏的;要么是白的,要么是黑的。考试只不过是一个评价方式而已,它本身并没有什么是与非、对与错,关键是我们如何运用它,就是核能一样,它可能成为造福人类的核电,也可能成为毁灭地球的核弹,全看它掌握在谁的手里。书中还提到,在美国,同样也有统考,考试一般由各校组织,但语言、英语、物理、化学等主要科目,学校间往往有一些区域性的协会统一组织考试,以此来衡量各校、各科的教学情况。不过,对学生的个人成绩,是不能公开,但对老师的教学状况及学校的教学质量一定是公开的,考试的成绩及培养的人才同样是一个学校兴盛和教师去留的主要因素。

3.鼓励学生异想天开。从幼儿园开始,美国人就十分重视孩子想象力的培养。放飞想象,就是放飞希望。面对幼儿园孩子一段段“耸人听闻”的口述“故事”,老师们会大加赞赏。如一个孩子早饭后被家长放在童车上送到了幼儿园,这位孩子说:“早晨,我用早餐的当儿,一架飞船就在我家里着陆,于是,我就赶在飞船击中我之前,钻到太空仓里。我在太空仓里摆弄着各种好玩的东西,不一会儿竟来到了幼儿园门口。”另一位孩子早晨吃了一个煎鸡蛋,他描述说,早晨醒来,刚穿上衣服,他首先吃了一个太阳,于是,太阳在他的嘴里燃烧并且冒出了滚滚浓烟。“即使是初二的学生,老师仍要他们在作文的同时,用图画的形式把文字表达的内涵表现出来,因为在老师看来,有些孩子仅仅靠文字还难以把自己丰富的想象表现出来,只有给他们更多的表现形式,才能让其充分地展示自我”——好一个放飞想象的民族!难怪百年以来,总是从大洋彼岸传来登月的梦想,总是在那片神奇的土地上升腾希望。原来这一切,竟是从幼儿园开始的!

看得越多,内心的感触越深,对教育家李希贵敬佩之情也油然而生。从他的书里,我们不仅能了解西方发达教育的理念及一些具体的操作模式,更难能可贵的是从他身上,我们看到了我们教育上缺少的细腻和灵性,感受到了中国未来教育的曙光。要借鉴的东西还很多很多,这里无法一一表述。总之,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自己深厚的文化积淀,我们应理性地看待周围的一切,辩证地分析问题,有原则、有选择地“拿来”。盲目崇拜、闭关自守都不可取,我们的教育必须是开放的、科学的,因为我们的教育使命是要培养世界公民。

什么是读后感:

读后感就是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一段视频,或几句名言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读后感也可以叫做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

读后感写作要点:

1、要弄懂原作:"读”是感的基础,“感”是由“读”而生。只有认真的读书,弄懂难点疑点,理清文章的思路,透彻的掌握文章的内容和要点,深刻地领会原文精神所在,结合历史的经验、当前的形势和个人的实际,才能真有所“感”。
2、要认真思考:读后感的主体是“感”。要写实感,还要在读懂原作的基础上作出自己的分析和评价。分析和评价是有所“感”的酝酿、集中和演化的过程,有了这个分析和评价,才有可能使“感”紧扣原作的主要思想和主要观点,避免脱离原作,东拉西扯,离开中心太远。 所以,写读后感就必须要边读边思考,结合历史的经验,当前的形势和自己的实际展开联想,从书中的人和事联系到自己和自己所见的人和事,那些与书中相近、相似,那些与书中相反、相对,自己赞成书中的什么,反对些什么,从而把自己的感想激发出来,并把它条理化,系统化,理论化。总之,想的深入,才能写的深刻感人。
3、要抓住重点:要写读后感,就要善于抓住些零碎、甚至是模糊的感想,反复想,反复作比较,找出两个比较突出的对现实有针对性的,再集中凝神的想下去,在深思的基础上加以整理。也只有这样,才能抓住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写出真实、深刻、用于解决人们在学习上、思想上和实践上存在问题的有价值的感想来。
4、要真实自然:就是要写自己的真情实感。自己是怎样受到感动和怎样想的,就怎样写。把自己的想法写的越具体、越真实,文章就会情真意切,生动活泼,使人受到启发。千万不可有假大空的嫌疑。

最近更新的读后感内容:
推广链接:
读后感地图 网站地图 | 繁体字网 -- 为探究古典文化架桥,为弘扬中华文明助力!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2013 www.fantiz5.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