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字转换器 | 成语大全 中国传统文化之读后感栏目欢迎您!
读后感大全 成语造句 字形查询 异体字 甲骨文 对联 历史地图

发布人:繁体字网 发布时间:2014/10/29 17:35:44

【正文】:商君书读书笔记范文

商君书读书笔记范文

因近日《大秦帝国》的讨论,和以前学历史说到的伟大的改革家商鞅,还有听说朱?基当年看电影《商鞅》而落泪,因此特地把商鞅著作《商君书》和《史记》相关记载找出来专门读了读。

1.商鞅的变法和功绩

商鞅变法,虽然已使秦国富强,但因剥夺了贵族的特权,损坏了贵族的各种利益,引起了他们的强烈不满。尤其是太子触犯了法令时,商鞅对太子的师傅公子虔等用刑,于是遭到公子虔等的怨恨。公元前338 年,秦孝公去世,太子即位,是为秦惠王。秦惠王对商鞅颇多猜忌,公子虔等乘机诬告商鞅谋反,商鞅被迫出走,欲投奔魏国,魏不许入境。商鞅遂回封邑,举兵抵抗,结果战败,被车裂而死。

商鞅的死,(读后感 )就是死于政治斗争,和变法本身关系不大。

换个角度来说,中国有个词叫人亡政息,

可能商鞅是唯一一个人亡政在的人物。

商鞅的变法,就决定了200年后秦始皇统一天下。

其实应该有一个基本共识:读历史,千万不要再抱着 G缠当 宣传的那个历史观点来看。读读《全球通史》,许倬云先生的《万古江河》,黄仁宇的《中国大历史》,然后自己判断最好。

我们以前 G缠当 教我们的都只是知识和信息,而没有独立分析和思考的方法,无法应对真实的世界。

搞得现在我们必须自己重新建立对历史、人物、政党、美国、经济制度等等的新的认识,方能面对这个真实的世界。

从组织管理的角度来说,商鞅是最成功的。他的制度改革一直延续。

其他我们所知的所有政治人物,似乎都是人亡政息。

制度就靠人撑着,这个人没有,制度就没了,企业就垮了,军队就灭了,国就亡了。一时一事的成功可能靠人,长久的、数代的、基业长青的成功,一定要靠很好的制度。所以,商鞅之伟大就在于此。

有点类似美国做法,美国能够持续发展。根基就在 美国建国的制宪会议,开了1年多,真正全国达成共识,一开始奠定了基础。

像华为 让 IBM搞IPD咨询,那才叫高明啊。

从人治转到制度。从偶然成功到必然成功。

从偶然成功到必然成功,这就是重点。

如何从偶然走向必然?商鞅变法走的就是这条路。

他山说:恩,领导支持真的非一句口号。商一天之内杀了七百多人,孝公说后怕但仍支持

——其实这个正是后来秦始皇亡国的原因。

没有民主,只有法治,是非常可怕的。秦国人是没有个人生活和自由,都是国家意志的产物。

在强敌环绕尚可忍受,没有敌人,就不行了。

类似苏联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战时可以,以后是不行的。

2.《商君书》中的商鞅。

2.1商鞅的愚民政策

读完商鞅写的书《商君书》,心目中商鞅的形象突然降低了很多。

里面的观点现在看来很多都是愚民政策。

(《诗》、《书》、礼、乐、善、修、仁、廉、辩、慧,

国有十者,上无使守战。

国以十者治,敌至必削,不至必贫。

国去此十者,敌不敢至,虽至必却;兴兵而伐,必取;按兵不伐,必富。)

本来没看商君书前还很质疑司马迁的评论,看完之后还是比较同意太史公的说法。商鞅本身并非一位有多么高理想和多么高道德的人。

上面这一段,直接要剥夺人民对《诗》、《书》、礼、乐、善、修、仁、廉、辩、慧的向往,这简直就是后来秦始皇焚书坑儒的理论依据啊。书中类似这样的愚民政策还有很多。

(司马迁的评价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於秦,有以也夫!)

2.2商鞅的变法

《商君书》第一篇就是变法前的争论

孝公平画,公孙鞅、甘龙、杜挚三大夫御于君。虑世事之变,讨正法之本,求使民之道。

君曰:“代立不忘社稷,君之道也;错法务明主长,臣之行也。今吾欲变法以治,更礼以教百姓,恐天下之议我也。”

《商君书》关于法令一段如下

公问于公孙鞅曰:“法令以当时立之者,明旦欲使天下之吏民皆明知而用之,如一而无私,奈何”?

公孙鞅曰:为法令,置官吏,朴足以知法令之谓者,以为天下正,则奏天子。天子则各主法令之,皆降,受命,发官。各主法令之民,敢忘行主法令之所谓之名,各以其所忘之法令名罪之。主法令之吏有迁徙物故,辄使学读法令所谓,为之程式,使日数而知法令之所谓;不中程,为法令以罪之。

有敢?定法令、损益一字以上,罪死不赦。诸官吏及民有问法令之所谓也于主法令之吏,皆各以其故所欲问之法令明告之。各为尺六寸之符,明书年、月、日、时、所问法令之名,以告吏民。主法令之吏不告,及之罪,而法令之所谓也,皆以吏民之所问法令之罪,各罪主法令之吏。即以左券予吏之问法令者,主法令之吏谨藏其右券木柙,以室藏之,封以法令之长印。即后有物故,以券书从事。

3.《史记》记载解读

史记卷六十八 商君列传第八

商鞅(约前390—前338)

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

1.魏惠王不用商鞅(商鞅在魏国不受重用,任你才高八斗)

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座为中庶子。公叔座知其贤,未及进。

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曰:“公叔病有如不可讳,将柰社稷何?”

公叔曰:“座之中庶子公孙鞅, 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

王嘿然。

王且去,座屏人言曰:“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王许诺而去。

公叔座召鞅谢曰:“今者王问可以为相者,我言若,王色不许我。我方先君后臣,因谓王即弗用鞅,当杀之。王许我。汝可疾去矣,且见禽。”

鞅曰:“彼王不能用君之言任臣,又安能用君之言杀臣乎?”卒不去。

什么是读后感:

读后感就是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一段视频,或几句名言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读后感也可以叫做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

读后感写作要点:

1、要弄懂原作:"读”是感的基础,“感”是由“读”而生。只有认真的读书,弄懂难点疑点,理清文章的思路,透彻的掌握文章的内容和要点,深刻地领会原文精神所在,结合历史的经验、当前的形势和个人的实际,才能真有所“感”。
2、要认真思考:读后感的主体是“感”。要写实感,还要在读懂原作的基础上作出自己的分析和评价。分析和评价是有所“感”的酝酿、集中和演化的过程,有了这个分析和评价,才有可能使“感”紧扣原作的主要思想和主要观点,避免脱离原作,东拉西扯,离开中心太远。 所以,写读后感就必须要边读边思考,结合历史的经验,当前的形势和自己的实际展开联想,从书中的人和事联系到自己和自己所见的人和事,那些与书中相近、相似,那些与书中相反、相对,自己赞成书中的什么,反对些什么,从而把自己的感想激发出来,并把它条理化,系统化,理论化。总之,想的深入,才能写的深刻感人。
3、要抓住重点:要写读后感,就要善于抓住些零碎、甚至是模糊的感想,反复想,反复作比较,找出两个比较突出的对现实有针对性的,再集中凝神的想下去,在深思的基础上加以整理。也只有这样,才能抓住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写出真实、深刻、用于解决人们在学习上、思想上和实践上存在问题的有价值的感想来。
4、要真实自然:就是要写自己的真情实感。自己是怎样受到感动和怎样想的,就怎样写。把自己的想法写的越具体、越真实,文章就会情真意切,生动活泼,使人受到启发。千万不可有假大空的嫌疑。

最近更新的读后感内容:
推广链接:
读后感地图 网站地图 | 繁体字网 -- 为探究古典文化架桥,为弘扬中华文明助力!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2013 www.fantiz5.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