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字转换器 | 成语大全 中国传统文化之读后感栏目欢迎您!
读后感大全 成语造句 字形查询 异体字 甲骨文 对联 历史地图

发布人:繁体字网 发布时间:2014/10/21 17:35:44

【正文】:«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对《学习》的再认识

对“学习”的再认识

在«静悄悄的革命» 中,佐藤学先生提出要构筑“相互学习的关系”,构建以“主题·探求·表现”为单位的“登山式”的课程,实施以“应对”为中心的教学,开展“活动、合作、反思”的综合性学习,营造“相互倾听的教室”。这一系列的措施,都是源于佐藤学先生对“学习”一词有深刻的认识。

佐藤学先生认为:学习是通过创造世界(认知的实践)、人际交往(交往的实践)和完善自我(自我内在实践)这三种对话性实践而完成的。在繁体字“学”的上部,上面一个×表示祖先的灵,也就是和文化遗产的交往,下面一个×表示学生之间的交往,总之中间的两个×都是表示“交往”的意思。那包着两个×的两侧,形为大人的手,意味着大人千方百计地向儿童的交往伸出双手,或者说表示大人想尽办法支持学生在交往中成长。这一字体显示了对以儿童为中心的交往的支持。佐藤学先生认为,学字中显示的这种教育关系在学校中学校外都濒临危机,造成了儿童不关心他人、相互交往、相互促进的关系非常淡漠。

为什么要实施以“应对”为中心的教学?为什么要营造“相互倾听的教室”?佐藤学先生说,“实际上,仅仅是精力充沛、干劲十足,却对周围的人或环境状况缺乏对应能力的人,往往是显得滑稽可笑或者四处碰壁的。”“只有在用心倾地相互倾听的教室里,才能通过发言让各种思考和情感相互交流”。“比起积极发言的学生来说,那些在学习上不善言语却能认真倾听思考的同学同样非常优秀。而对于那些不假思索就断言的孩子,更多的应该告诉他们:‘要仔细倾听哟!’”。

佐藤学先生特别强调老师的倾听。我们不难理解,互相倾听是互相学习的基础,只爱自己说话而不倾听别人说话的人是不可能学得好的。教师倾听学生的发言,在此基础上开展指导,远远比多说更重要。形成互相倾听的教室的第一步,是教师自身要自始至终地保持专心专意地听取每个学生的发言并做出敏感的对应,学生之间才会开始互相倾听。是的,学生之间的倾听,在于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碰撞,其中教师要相机介入,引导学生彼此的沟通和相互的理解,学生的相互倾听始终伴随着教师对学生发言的倾听。那种仅仅接收对自己的教学进程有利、有用的信息的“假意倾听”,实际上心里是容不下学生的,甚至扭曲了学生的真实的想法。佐藤学先生把倾听学生的发言比喻成接住学生的“球”,他说“……未能接住“每个学生的发言,如果持续的话,那些投不好球、投偏球的不生就会变得讨厌投球,甚至还会讨厌他们自己。结果,仅仅只有那些擅长事先了解教师棒球手套情状况的学生,才能瞄准教师准备好的手套位置把球投过去。当然,明确地控制教学的进程是教师必要的工作,而在此这上首先让教室里的“投球”成为愉快的事情,不是更加重要吗?再说深一步的话,不擅长接球的教师,应当专心一意地正面对学生,去接信他们的每一个球,重视他们的每一个球,而不是以为只有按自己的教学计划上课才是上课。”

这种以倾听为基础的相互探究、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就是佐藤学先生所言的“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学习”。既包含了“量体裁衣 ”般的学生个性,又包含了“交响乐团”般的相互作用,息息相通的润泽的教室才能生成。

理解以“主题·探求·表现”为单位的“登山式”的课程,首先要理解佐藤学先生对课程的理解。佐藤学先生认为,课程就是“学习的经验”“学习的轨迹”“学习的履历书”。课程并不是在办公室创造出来的,而是在教室里慢慢创造出来的。现在的以“目标·达成·评价”为单位的“阶梯式”的课程,学习经验必然是狭隘的、简单的、划一的。以“主题·探求·表现”为单位的“登山式”的课程,能够设定作为教学内容核心的主题,学生能用多种多样的方式,展开活动的、合作的、探究的的学习,并能相互表现和共享学习成果,学习经验是丰富的。

在以“主题·探求·表现”为单位的“登山式”的课程中才能真正实施综合性学习。什么是综合性学习?佐藤学先生认为,不是简单的“交叉课程”“横向学习”“生动体验”“校园节”之类的花样繁多的活动,是以现实的“主题”(课题)为核心,把知识和经验组织成单元的学习。综合性学习与学科学习的区别是,学科学习是以个别学科的内容为中心组成的单元组织而成的课程。他们从外表上看不出区别,只是两种把学习组织成单元的不同形式,一是现实的“主题”,一是个别学科的内容。综合性学习要求老师不仅是在学校中生活的教师,还要是一位在社会中生活的市民,在国家生活中生活的公民。

佐藤学先生务实、深刻的观点让我油然而生钦佩之情。作为发达国家的日本,实施这些尚有难度,我们肯定有更大的困难。但是,他给热爱教育事业的我们点亮了一盏心灯,也为我们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可能,并启发我们认识了在教育中存在的种种不应该“视而不见”的问题,促使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反省、改进。在我们没有力量改进很多的情况下,哪怕改进一点点,也是我们的进步。

什么是读后感:

读后感就是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一段视频,或几句名言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读后感也可以叫做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

读后感写作要点:

1、要弄懂原作:"读”是感的基础,“感”是由“读”而生。只有认真的读书,弄懂难点疑点,理清文章的思路,透彻的掌握文章的内容和要点,深刻地领会原文精神所在,结合历史的经验、当前的形势和个人的实际,才能真有所“感”。
2、要认真思考:读后感的主体是“感”。要写实感,还要在读懂原作的基础上作出自己的分析和评价。分析和评价是有所“感”的酝酿、集中和演化的过程,有了这个分析和评价,才有可能使“感”紧扣原作的主要思想和主要观点,避免脱离原作,东拉西扯,离开中心太远。 所以,写读后感就必须要边读边思考,结合历史的经验,当前的形势和自己的实际展开联想,从书中的人和事联系到自己和自己所见的人和事,那些与书中相近、相似,那些与书中相反、相对,自己赞成书中的什么,反对些什么,从而把自己的感想激发出来,并把它条理化,系统化,理论化。总之,想的深入,才能写的深刻感人。
3、要抓住重点:要写读后感,就要善于抓住些零碎、甚至是模糊的感想,反复想,反复作比较,找出两个比较突出的对现实有针对性的,再集中凝神的想下去,在深思的基础上加以整理。也只有这样,才能抓住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写出真实、深刻、用于解决人们在学习上、思想上和实践上存在问题的有价值的感想来。
4、要真实自然:就是要写自己的真情实感。自己是怎样受到感动和怎样想的,就怎样写。把自己的想法写的越具体、越真实,文章就会情真意切,生动活泼,使人受到启发。千万不可有假大空的嫌疑。

最近更新的读后感内容:
推广链接:
读后感地图 网站地图 | 繁体字网 -- 为探究古典文化架桥,为弘扬中华文明助力!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2013 www.fantiz5.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