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字转换器 | 成语大全 中国传统文化之读后感栏目欢迎您!
读后感大全 成语造句 字形查询 异体字 甲骨文 对联 历史地图

发布人:繁体字网 发布时间:2014/10/19 17:35:44

【正文】:«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反对形式主义

反对形式主义

在«静悄悄的革命»第一章中,佐藤学先生描述了日本普遍存在的“主体性神话”的种种具体表现。如:一周内的10个教学活动都强调“自己解决”“自己决定”“自我实现”;每个年级都一定让学生提出课题,自己提出与课题接近的方法并实现课题的自我学习;束缚思考的“手势教学”;“补充”一词的不恰当的流行;学生指名发言方式……佐藤学先生认为,这些小事里包含着深刻的内涵,这都是为了学生的主体性而主体性的“形式主义”,是不符合教育教学的原理的,佐藤学先生是非常反对的。

首先令我吃惊的是,看来日本的课堂上已没有“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形式了,我国还有多少无法计算的课堂上,在新课程改革的包装下,甚至在一些名师的课堂上,还充分发挥着教师的“主导”作用,难见对学生主体性的重视。日本已经把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到如此程度了。而佐藤学先生更进一步提出:“学生自律、自立的学习必须在与教师的互动中,在与教材、教室中的学生以及学习环境的关系中加以认识。学习只在与教师、教材、学生、环境的相互关系中,才能够得以生成、发展,儿童的主体性不是和这一切毫无关系而独自起作用的,学生的需要、愿望、态度等也不是在这些关系相互作用之前就存在的。”

在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类似这样的形式主义也不少。课堂上热热闹闹有名无实的小组合作;时时处处洋溢的廉价的表扬;虚晃一枪的抽象的学法指导;习作中结构公式化语言模式化;集体对错回答的不确定反馈……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形式主义之所以大量存在,也是有多方面原因的。我们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或体会,有时上级部门布置下来一些工作或任务,明明知道那是在搞形式主义,可是我们却不得不硬着头皮去应付,因为上级总是上级。上级满意,自己工作起来顺心。如果不做,当时的确是省了点力气,但日后尤其是到关键的时刻,难保就没有人站出来说你“不识大体、不顾大局、不服领导、不求上进”。即使没有,自己也总是担心害怕、诚惶诚恐。前思后想,还是干脆做了吧。长期的实践使人悟得“真经”:弄得比真的还像真的!可是,面对我们的学生,面对我们的孩子,我们是不能用这样的“真经”的,学生素质的提高需要务本求实,而且如果学生从小对形式主义的东西感受多了,对他的一生都会造成不良影响,更谈不上培养正确的研究态度和科学精神。

面对形式主义,佐藤学先生开出了自己的“药方”:以“应对”为中心的学习和教学。“我的课堂我做主”,学科可以不同,教育教学是一体的,每一位老师都可以营造那种安心的、无拘无束的、柔和的呼吸和节律的“润泽的教室”。在对学生群体讲话时,做到与一个一个的学生展开对话,而不是仅仅以群体为对象展开对话,要边谈话边倾听,竭力以自己的身体语言和情感与学生的身体动作和起伏的情感共振。面对存在的形式主义,我们也会开出自己的“药方”,因为我们也深恶形式主义。

什么是读后感:

读后感就是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一段视频,或几句名言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读后感也可以叫做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

读后感写作要点:

1、要弄懂原作:"读”是感的基础,“感”是由“读”而生。只有认真的读书,弄懂难点疑点,理清文章的思路,透彻的掌握文章的内容和要点,深刻地领会原文精神所在,结合历史的经验、当前的形势和个人的实际,才能真有所“感”。
2、要认真思考:读后感的主体是“感”。要写实感,还要在读懂原作的基础上作出自己的分析和评价。分析和评价是有所“感”的酝酿、集中和演化的过程,有了这个分析和评价,才有可能使“感”紧扣原作的主要思想和主要观点,避免脱离原作,东拉西扯,离开中心太远。 所以,写读后感就必须要边读边思考,结合历史的经验,当前的形势和自己的实际展开联想,从书中的人和事联系到自己和自己所见的人和事,那些与书中相近、相似,那些与书中相反、相对,自己赞成书中的什么,反对些什么,从而把自己的感想激发出来,并把它条理化,系统化,理论化。总之,想的深入,才能写的深刻感人。
3、要抓住重点:要写读后感,就要善于抓住些零碎、甚至是模糊的感想,反复想,反复作比较,找出两个比较突出的对现实有针对性的,再集中凝神的想下去,在深思的基础上加以整理。也只有这样,才能抓住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写出真实、深刻、用于解决人们在学习上、思想上和实践上存在问题的有价值的感想来。
4、要真实自然:就是要写自己的真情实感。自己是怎样受到感动和怎样想的,就怎样写。把自己的想法写的越具体、越真实,文章就会情真意切,生动活泼,使人受到启发。千万不可有假大空的嫌疑。

最近更新的读后感内容:
推广链接:
读后感地图 网站地图 | 繁体字网 -- 为探究古典文化架桥,为弘扬中华文明助力!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2013 www.fantiz5.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