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字转换器繁体字网旗下考试题库之语文试题栏目欢迎您!
1、试题题目:对联文化。宋代诗人王安石在《元日》中写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

发布人:繁体字网(www.fantiz5.com) 发布时间:2014-12-28 09:00:00

试题原文

对联文化。
宋代诗人王安石在《元日》中写道: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暧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新桃”和“旧符”是什么意思?用现代话说就是春联。春联是对联的一种,我国的春联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
       春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从五代十国时开始,明清两代尤为兴盛,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一千多年了。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每逢过年,有在大门的左右悬挂桃符的习俗。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两块大板,上面分别书写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tú)”和“郁垒”的名字,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延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在桃木板上代替了降鬼大神的名字。据历史记载,后蜀之主孟昶(chǎng)在公元964年除夕题于卧室门上的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了,所以王安石的《元日》诗中写的“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是当时春联盛况的真实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到了明代,明太祖朱元璋大力提倡对联。他在金陵(现在的南京)定都以后,命令大臣、 官员和一般老百姓家除夕前都必须书写一副对联贴在门上,他亲自穿便装出巡,挨门挨户观赏取乐。当时的文人也把题联作对当成文雅的乐事,写春联便成为一时的社会风尚。
       入清以后,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对联犹如盛唐的律诗一样兴盛 ,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 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对联传入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这些国家至今还保留着贴对联的风俗。
1、补充戏台联。
    上联: 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亦非我;
    下联: 装谁像谁,                                          。(贴心小提示:“亦”对“就”)
2、请你对出下联。
    上联:发愤识遍天下字
    下联:                                                                                      
3、名联赏析,仿例对下面的对联赏析。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赏析:这是林则徐书两广总督府衙的对联,是他赴广州查禁鸦片后,在两广总督任上所作。借联来述说自己的胸怀,并以此自勉。全联仅十六字,却气势磅礴,表现了作者磊落的胸襟与刚正不阿、无私无畏的品格。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贴心小提示:薄松龄屡次科考不中的自勉联,涉及人物项羽、勾践)
    赏析:                                                                                                                                               

  试题来源:浙江省月考题   试题题型:问答题   试题难度:中档   适用学段:初中   考察重点:综合读写



2、试题答案:该试题的参考答案和解析内容如下:
1、下联: 装谁像谁,谁装谁,谁就是谁
2、立志读尽人间书
3、赏析:科举考到六十岁的蒲松龄,考不中进士。借项羽之志,勾践之负,写成千古奇书《聊斋志异》。对联字数相等,对仗工整。是对联中的上乘之作。(赏析意思对就给分)
3、扩展分析:该试题重点查考的考点详细输入如下:

    经过对同学们试题原文答题和答案批改分析后,可以看出该题目“对联文化。宋代诗人王安石在《元日》中写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的主要目的是检查您对于考点“初中综合读写”相关知识的理解。有关该知识点的概要说明可查看:“初中综合读写”。


4、其他试题:看看身边同学们查询过的语文试题:

语文试题大全 2014-12-28更新的语文试题 网站地图 | 繁体字网 -- 为探究古典文化架桥,为弘扬中华文明助力!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2014 www.fantiz5.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