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字转换器繁体字网旗下考试题库之语文试题栏目欢迎您!
1、试题题目:阅读下文,完成1—4题。文化遗产问题张中行前面介绍文言部分曾说,..

发布人:繁体字网(www.fantiz5.com) 发布时间:2015-07-17 09:00:00

试题原文

阅读下文,完成1—4题。
文化遗产问题
张中行
        前面介绍文言部分曾说,我国的文化遗产,绝大部分是用文言记录下来的,文言有功,有许多优点值得保留,享用。可是继承,享用,先要学会它。不管《资治通鉴》《全唐诗》价值多高,你不会文言,就只好望书兴叹。可是,如上一节所说,学的人和会的人越来越少,这就出现无法调和的冲突,葡萄好吃,可是架太高,够不着。已经有不少人设想,应该培养少数专业(比如称为古典专业)人员,由他们负责,用翻译、介绍的办法,把应该继承、享用的传递给不会文言的大众。这可以慰情聊胜无,但困难不少。首先是培养哪些人。这像是容易决定,培养适于学古典的。可是,怎么能知道哪些青少年适于学古典呢?这就不能不先考虑自愿的原则,可是这样一来,就不得不让更多的人先尝尝古典,也就是学文言。这在现在是正在实行(学生的语文课里有文言),将来行得通吗?其次,把责任交给少数学古典的,传递,自然就遇到传递什么和怎样传递的问题。比如说,《资治通鉴》值得传递,还勉强能够传递(也难免隔靴搔痒),《全唐诗》就太难了。继承、享用,将来占主要地位的恐怕是文学作品的欣赏,而这偏偏像看电影一样,只看情节说明不成,要亲眼看银幕。其三是遗产种多量大,传递,不是少数人所能胜任。考虑到这些情况,在不很久的将来,妥善的办法恐怕仍是脚踩两只船,一只船是让有条件学并喜欢学的人有学会的机会,一只船是培养不太少的专业人员,整理介绍。两只船,由理想方面说,最好是以自学为主力,专业为辅助;如果事实上做不到,那就只好倒过来,以专业为主力,以自学为辅助。这都是说不很久的将来;至于很久的将来,那会牵涉到汉字存废的问题,古典文献重要性变化的问题,只能由那时候的人去考虑去处理了。
        现代语从文言里吸收营养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过去这样做过,而且量相当大,如成语是显而易见的,“作者”“作风”之类不显而易见,其实也是。还有不少先例。就文体说,最突出的是戏曲的曲词,几乎把文言的所有花样都拿来应用了。就人说,举一位近的,如鲁迅,如果他不熟悉古典,杂文就不会写成这种韵味。这不是说他就写不好,而是说不是这种韵味,这韵味,有一部分是从古典来的。不过鲁迅的文笔也给我们一种启示。是学通了才能够吸收,或者说得更确切些,是必须兼通今古,才能把文言的优点“化”入现代语;不然,如现在报刊上有时会出现的擦脂抹粉的文章,从文言里搜寻一些熟套硬往现代语里塞,成为非驴非马,那就想求好而适得其反了。通,先要学。可是现在的趋势是学的人越来越少,将来是一般人与文言成为路人,认识尚且谈不到,更不用说取其所长了。因此,至少我这样看,今后的现代语,想再从文言那里吸收什么营养,是几乎不可能了。
        比文言年轻得多的是唐宋以来的白话,其中有不少,如《水浒传》《红楼梦》等等,我们还在看,能不能从那里学点什么?很难说,因为这不象科技,引进新的,看得见,摸得着,立竿见影。据我所知,近年来有些写小说的人曾从那里寻得一些乖巧,有少数甚至心摹手追。可是写小说的终归是少数,比如写论文,写记事文,写抒情文,也能从其中吸取点什么吗?理论上当然可以,或说应该,因为那时期的白话,至少有一点是值得我们学习或深思的,就是追随口语,求通俗流畅。我们现在的不少文章不是这样,能够对比,想想,也许会有些好处。
1.这篇文章中巧妙地运用了比喻,请说明下面3个比喻所表达的作者的意思。
①“葡萄好吃,可是架太高,够不着”
这个比喻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也难免隔靴搔痒”
这个比喻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像看电影一样,只看情节说明不成,要亲眼看银幕”
这个比喻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每项均不超过20个字)
2.作者举鲁迅先生为例,就从文言里吸收营养问题阐明了两点看法,分别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是谈古诗文的,但也间接地批评了现代文的一些缺点,这些缺点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就文化遗产及其如何继承的问题表示了自己的忧虑,对此分析有误的两项是(     )
A、作者考虑到文言文的难于学习,难于学会学通,担心现代文不能从文言文里吸取营养。
B、作者注意到现代人将难于从文言文里吸取营养,担心现代文写不好,写不通,写不出韵味。
C、作者分析了培养少数专业人才用翻译介绍的办法继承传统的设想,担心这些少数专业人才难以选拔,难以胜任繁重的工作,也担心翻译介绍的办法未必能使人们传神地领会传统文化。
D、作者担心汉字的存废,担心对古典文献重要性的认识发生变化,但寄希望于将来。
E、作者担心学生从语文课本里学文言的办法不能持久,但赞成更多有条件学习文言的人不要放弃机会。

  试题来源:同步题   试题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试题难度:中档   适用学段:高中   考察重点:现代文阅读



2、试题答案:该试题的参考答案和解析内容如下:
1.①文言价值大,可是读不懂,就用不上。
②翻译介绍文言不易传达文言的神韵。
③欣赏古典文学要阅读领会,不能只看翻译介绍。
2.①不能从古典作品吸取营养,就难以形成独到的文风韵味。
②不把古典作品学会学通,勉强生搬硬套,就会不伦不类。
3. ①有些现代文食古不化,生搬硬套文言的一些辞藻,结果适得其反。   ②有些现代文章不像古诗文那样通俗流畅。
4. B、D(意对即可)
3、扩展分析:该试题重点查考的考点详细输入如下:

    经过对同学们试题原文答题和答案批改分析后,可以看出该题目“阅读下文,完成1—4题。文化遗产问题张中行前面介绍文言部分曾说,..”的主要目的是检查您对于考点“高中现代文阅读”相关知识的理解。有关该知识点的概要说明可查看:“高中现代文阅读”。


4、其他试题:看看身边同学们查询过的语文试题:

语文试题大全 2015-07-17更新的语文试题 网站地图 | 繁体字网 -- 为探究古典文化架桥,为弘扬中华文明助力!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2014 www.fantiz5.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