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字形查询 | 花鸟字 | 三字经 |甲骨文 | 对对联 | 在线翻译 | 人生感悟 繁体字网-实用的文化、查询网站!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文化 >

人类的文化发展程度

时间:2014-07-12 22:30 分类:社会文化 阅读次数:

    我们都知道,尽管人猿进化是一个极其漫长的亦人亦猿时期,我们仍不妨说:人猿区别之际,即文化产生之时,文化为人类所专有。人类以有文化而把自己同自然界区别开来。因此,人类的文化发展程度,即标志人和自然分离的程度。

    人类形成已有300多万年,也就是说,人类文化已有300多万年的历史。人类应当对文化有科学的认识,这种认识必将大有益于社会的进步。但是,人类把对自身文化的自觉意识发展为一门科学,只是上个世纪的事情。在此以前,人类对自己作为一个相对于自然的类的存在物的认识是朴素的,甚至是模糊的,混沌的。原始社会中盛行的图腾崇拜,其背后的观念是,人们认为自己的氏族和某种动物、植物或无生物有着亲属关系。那时,在人们的认识中,人与自然的界限是模糊的,对自己作为一种特别的类的存在是缺乏认识的。进入文明社会后,人类的自我意识有了发展。在中国古代,早有人思索过“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即是从与动物的不同这一角度去认识人。作为一种理论认识,“人”更多地是同“天”相对而提,如太史公所谓“究天人之际”;其他有关人天关系的理论研究更是吸引了古代哲学家的兴趣。在中世纪的欧洲,“人”常常与上帝相对而提,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注重人的自然本性,肯定人的欲望,要求把人从神学禁欲主义中解放出来,都是讲的人和神的关系。他们更多地是从人神关系这个角度去认识人。总之,在这样漫长的历史时期中,人对于自身的认识仍很有限,人类所独有的文化甚至还没有被列为理论认识的对象。

    19世纪中叶,以达尔文为代表的进化论第一次在实证基础上将人类放在生物进化的序列之中,使人们惊讶地知道:人是由猿发展而来,人、猿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人是与动物相对的类的存在物。至此,人类对于自己作为有别于自然物的类的认识,才由经验的、感性的认识上升为科学。

    人类对于自身认识的发展又得益于活动半径的扩展。如若祖祖辈辈固守一地,见闻不出乡里,不和异质文化接触,是不可能对人类文化有不断更新的认识的。15——17世纪的地理大发现以及殖民主义的扩张,大大扩大了欧洲人活动的范围,他们发现了许多具有不同文化的人类群体。这就引导人们开始对这些不同的文化进行描述、分析和比较的研究,进而进行某种概括,于是,文化人类学在欧美诞生了。文化人类学的诞生标志着人类对于自身文化的认识由经验开始上升为科学。

    文化人类学以整个人类文化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它研究文化的起源、发展、变迁、进化,还研究和比较各类不同的文化,有它的特殊的研究方法。可以想见,这是一门足以引起人们兴趣、直接有益于决策的富有生命力的学科。现在有些国家视这门学科为决策科学,制定社会发展规划常吸收文化人类学家参加。中国文化历史悠久,辉煌灿烂,文化人类学理所当然地应当把对于它的研究包容在自己的畛域之中。同时,研究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方略,也需要有对中华文化的文化人类学的了解。然而,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对于中华文化,把它作为一个整体,用文化人类学等方法去研究,一直没有被提上日程。人们似乎疑虑:第一,把整个人类文化作为研究对象有被视为背离阶级论之虞;第二,文化人类学的思想体系是资产阶级的,又曾为帝国主义服务,无产阶级是否可以对其采取拿来主义,也值得怀疑。文化人类学确有过一段不光彩的历史,直至二次大战前,不少文化人类学家曾直接为殖民主义者服务。为其提供政策咨询,培训人员,因而声名狼藉。提起它的成果和理论,不免使人感到疑惧和不安。

    今天看来,这两种疑虑都不能成为冷落这门学科的理由。科学无禁区。人类在客观上既然是和自然相对的一个类的存在,把它赖以同自然区分的文化作为科学认识对象的合理性就不应受到怀疑。在马克思的著作中,就曾多次把人作为一个相对于动物的类的存在加以论述。而且对人类共有文化的研究与阶级论也并不相悖。阶级社会只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阶段。对于人类共有文化的科学认识只会加深我们对于阶级社会中文化阶级性的认识。至于文化人类学曾有过不光彩的历史,其中杂有糟粕,更不能成为我们拒绝这一文明成果的理由。

    其实,此理并不深奥,今天之所以能够讨论文化人类学的问题,是我们付出了巨大代价的结果。可惜学科的发展已被耽误了数十年。——不错,文化人类学的一个分支即民族学在建国以来有了可观的建树,但作为一门完整的学科,文化人类学一直未能得到应有的发展。这门学科的积贫积弱,仅从前一段中国文化研究的情况已见一斑。例如,参加这类讨论的,主要是哲学家,其次为史学家,惟独听不到文化人类学家的声音。这也反映了我国文化人类学的现状。

    我们的哲学家和史学家开始重视文化人类学,自然是学术界一件令人感到鼓舞的事情。以治史而言,史学工作者不可没有文化人类学的视野。不但研究无文字的原始社会需要借助文化人类学,建立科学的历史观也需要借重文化人类学。在这方面,马克思恩格斯为我们做出了榜样。大家所熟知的恩格斯的著作《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即是根据马克思读摩尔根的《古代社会》一书的摘要所写;马克思在他体弱多病的晚年,曾详细作了七部文化人类学著作的笔记,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五卷中,占有中心地位的即是马克思的四篇文化人类学笔记,近30万字。马克思为什么用他晚年的宝贵时间对文化人类学作这样过细的研究?这是一个值得想想的问题。已有不少学者认为,马克思是为了科学地认识原始社会并进而完善他的唯物史观,才付出了这样巨大的劳动。这个看法颇有道理。马克思和恩格斯用自己的实践告诉我们,应当对文化人类学持什么态度,冷落这门学科的时代确实应当结束了。 

人类的文化发展程度

推荐专题:
最新资讯
热点资讯
网站地图 | 繁体字网 -- 为探究古典文化架桥,为弘扬中华文明助力!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2013 www.fantiz5.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