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字形查询 | 花鸟字 | 三字经 |甲骨文 | 对对联 | 在线翻译 | 人生感悟 繁体字网-实用的文化、查询网站!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文化 >

近代冯桂芬著《校邠庐抗议》一书的历史文化

时间:2015-10-13 07:59 分类:历史文化 阅读次数:

  《校邠庐抗议》,上下卷。近代冯桂芬著。成于咸丰十一年(一八六一)。先以钞本流传,自八十年代有不同刻本流行,光绪九年(一八八三)天津广仁堂刻行《抗议》,爲最早刻本;光绪十年豫章刻本,爲冯次子芳植作官江西时刻行;又有冯桂芬的孙子世澂主持的「光绪戊戌八月开雕」的冯氏家刻本(据现存上海图书馆手稿本刻行)。其他还有一八九七年的「丰城馀民刻本」本、「弢园老民(王韬)校印」本、「文瑞楼石印」本、「聚丰坊校刻」本、一八九八年「北洋石印芬书局印」本、「上海石印」本、一九〇四年甘肃官书局刻本等。书名曰「抗议」即「位卑言高之意,明知有不能行者,有不可行者,夫不能行则非言者之过,而千虑一得,多言或中,又何至无一可行。」(《校邠庐抗议·自序》)表达了作者强烈的忧国忧民,革新图强的思想。

  冯桂芬(一八〇九——一八七四),字林一,号景亭,江苏吴县人。道光十二年(一八三二)中举人,道光二十年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曾任广西乡试主考官,后升詹事府右中允等职。参与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在李鸿章幕府任幕僚数年,协助李创办上海同文馆。晚年在上海敬业书院、苏州紫阳、正谊书院讲学。他继承发展了魏源、林则徐的社会改革和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系统提出了政治、经济、内政、外交、军事、文化教育全面改革的建议和主张,强调经世致用,学习西方。著作还有《显志堂稿》、《説文解字段注考证》等。生平事迹见蔡冠洛《清代七百名人传》等,《清史稿》卷四九一亦有传。

  《校邠庐抗议》作爲一部政论集,内容包括选拔官吏、财政金融、土地赋税、对外贸易、工农业生産,採用西学等衆多方面。全书主旨正如作者在序中所言:「参以杂家,佐以私臆,甚且羼以夷説,而要以不畔于三代圣人之法爲宗旨。」其中关于教育方面的思想观点主要集中在两大方面:一是改科举,以选人才济时世;二是採西学,以御侮自强。尤体现在下卷诸篇。

  《改科举议》列于下卷之首,集中批判传统的八股取士科举制度。文中借一狂生之言,揭露明以来的科举考试是「禁锢生人之心思材力」,「其术爲唐宗英雄入彀之术,其心爲始皇焚书坑儒之心」。三年一科,今科失而求来科,年复一年,科复一科,转瞬其人已老,不能再爲读书稽古有用之学者,也不能再对封建统治有所改造,此「意在败坏天下之人才,非欲造就天下之人才」。尤指出清嘉道以降,科举腐败益盛,谬种流传,断不可再以之取士,而应改革和变通。文中提出了具体的变更办法,首先是改革科举考试内容,各级考试,从县府试到会试,命考经解、策论、古学三场。第一场以经学爲主,附以小学、算学。经学则先汉而后宋,因爲宋空而汉实,宋易而汉难。第二场试策论,以史学爲主。第三场考古学,作散文、骈体文、赋、各体诗各一首。并规定了任用考官、閲卷、录用、考场纪律等事宜,强调公正严格地挑选有真才实学的的人才。此外,下卷的《广取士议》、《改会试议》、《停武试议》诸篇,也从不同角度阐述了作者变科举的主张。文章指出:「专重时文,用科举之未善也;流品不别,用吏员之未善也」;荐举之权宜用衆不宜用独,宜用下不宜用上,在总结了历代选人、用人的利弊得失后,提出于科目之外推广取士之法。令各州县在籍在京在外各绅及诸生,各乡正副董,各举才德出衆者一人,皆取数奇不遇公论称屈者,及才德上上,文学中下者,间及于严处隐沦从不应试者,奇才异能别有絶技者,由大吏会同学政、山长进行考核,一体会试、殿试,以不埋没人才。作者还分析了会试的种种弊端,认爲劳民伤财,增加学子负担,最终不利于选拔人才。并建议停罢大小一切武试,一归之荐举。

  下卷的《採西学议》、《製洋器议》等篇,阐述了学习西方的重要性、途径和方法。认爲处于变动时期,「宜鉴诸国」。五口通商以来,别人对我语言文字、国情民风已知甚多,而我辈依然懵无所知,相形之下,能无愧乎?中国以一天朝大国而受制于小夷,须知其不如之所在,才能知耻而有所爲。由此提出四个方面的不如人:「人无弃材不如夷,地无遗利不如夷,君民不隔不如夷,名实必符不如夷。」(《製洋器议》)但认爲落后是可以改变的,中华人才聪明智巧都在诸夷之上,只要肯学、善学,就可「始则师而法之,继则比而齐之,终则驾而上之,自强之道实在乎是」。文中还以日本学习西方,维新自强的事例激励国人。强调惟有用之才能攘之,只有学习别人的长处,才能抵御外侮,长治久安,我中华始可自立于天下,否则将爲天下万国所鱼肉。

  学西方,应该学什麽?作者儘管也看到了一些中西方政治制度的不同,但着眼点仍落在「以中国之伦常名教爲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即「用其器非用其礼」(《採西学议》)。主张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工农业生産技术等,凡有益于国计民生者皆是。那麽,应如何来学呢?首先作者认爲要改定科举、增设科目。因爲,科举旧制使衆多聪明才智之士,穷志尽气销磨于时文试帖楷书无用之事,今应分其半以从事于製器、尚象之途。其次,设立同文馆、翻译公所,学习西文西语,培养翻译人才。这一方面可消除洋务中不得已用「通事」的弊害,另一方面可对西人所擅长的曆算、格物、製器、尚象之法,尽见其未译之书,「然后得西人之要领而驭之」。办此类学校应多途以招之,因地以求之,取资既广,人才斯出。具体办法是招十五岁以下颖悟诚实文童,聘西人教授各国语言文字,兼聘品学兼优之国内名师课以经史等学,并兼习算学,因爲「一切西学皆从算学出」。学习有成,量才录用。此外,还主张学习西方,实行义务教育。

  光绪二十三年(一八九七)《湘学报》説:「冯林一宫詹《校邠庐抗议》,言人所难言,爲三十年变法之萌芽。」同年,王韬校印《抗议》,所作跋文极爲称赞,説「先生上下数千年,深明世故,洞烛物情,补偏救弊,能痛抉其症结所在,不泥于先法,不胶于成见,准古酌今,捨短取长,知西学之可行,不惜倣效;知中法之已敝,不惮变更,事事皆折衷至当,絶无虚骄之气行其间,坐而言者可起而行。呜呼!此今时有用之书也。」光绪二十四年,孙家鼐上《请饬刷印校邠庐抗议颁行疏》,向光绪帝推荐冯桂芬的《校邠庐抗议》、汤寿潜的《危言》及郑观应的《盛世危言》,认爲其书皆主变法,请皇上留心阅看,採择施行。并特别指出:「以冯桂芬《抗议》尤爲精密。拟请饬下直隶总督刷印一、二千部,交军机处,然后请皇上发交部院卿寺堂司各官……」,光绪帝据此谕令直隶总督荣禄:「迅即刷印一千部,克日送交军机处,毋稍迟延。」这样,《抗议》在「百日维新」期间,遂成爲维新士大夫的重要参考读物。叶昌炽曾説:「校邠师身后受特达之知」。

  主要研究著作见李泽厚《中国近代思想史论》、李华兴《中国近代思想史》、董寳良《中国教育史纲(近代之部)》等书的有关内容。 

近代冯桂芬著《校邠庐抗议》一书的历史文化

推荐专题:
最新资讯
热点资讯
网站地图 | 繁体字网 -- 为探究古典文化架桥,为弘扬中华文明助力!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2013 www.fantiz5.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