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萧孝嶸著。正中书局印行,一九四四年四月初版,一九四八年十一月沪三版。收入国立编译馆出版「师范丛书」。

  萧孝嶸(一八九七——一九六三),湖南衡阳市人。一九一九年毕业於上海圣约翰大学,一度回湖南衡阳船山大学任教。一九二六年留学美国,在哥伦比亚大学攻心理学,一九二七年获硕士学位。旋赴德国柏林大学研究格式塔心理学,一九二八年重到美国,在加利福尼亚大学深造,一九三〇年获哲学博士学位。随即去英、法、德等国心理研究所进行心理学调查。留美期间,因儿童心理研究的成就,获美国科学荣誉学会、心理学荣誉学会「金钥匙」奖。一九三一年归国任南京中央大学教授、心理学系主任、心理研究所所长等职,直到解放。一九四九年前还曾任中国心理学会、中国测验学会、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中国教育学会等学术机构的理事。一九四九年任上海復旦大学教授、教育系主任。一九五二年任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兼上海市心理学会副理事长。专著主要还有:《格式塔心理学原理》(一九三三年),《儿童心理学》(一九三六年),《变态心理学》(一九三四、一九四六年),《心理问题》(论文集名著推荐,一九三九年),《军事心理》(一九四六年)等等。《教育大辞典》第五卷中有传记资料。

  《教育心理学》分三篇,共二十三章,并有实验附录二十四项。

  作者在「编者大意」中申明本书的观点:就纵的方面看,可以称为相对的观点(即不为某派之片面观所束缚);就横的方面看,分析与全体两种观点均予以重视;对於以前引起激烈争辩之问题尽量并取适当的透视。内容之选择有下述原则:兼顾理论与实用;扩大视綫范围;注重特殊背景;扩充内容份量。

  第一篇,教育心理问题及其基本研究工具。共七章。

  阐述了心理学为研究行为发生与行为发展之科学,其「目标在预测与控制人的行为」,「以增进工作效率」、「增进人类幸福」。心理学在教育、工业、商业、医学、军事、政治等等方面均有广阔的用途。

  心理学与教育有密切的关係。根据贺林思电对教育情境的分析,教育过程涉及学习者、目标、课程、教师、技术及偶然活动等六个方面(因素)。每个因素都与心理学有关,各因素之间有复杂的关係,处理这些关係亦同心理学有关。这「足以表明心理学在整个教育中之位置」。要借助心理解决教育问题。

  研究教育心理问题要用统计方法分析教育心理资料。教育心理测验有:身体与感官之测验;智慧测验;教育测验;人格测验等。

  第二篇,个别差异之分析。共六章。

  认为「因材施教为教育中的一个中心问题。」各人不独在身体品质上表现差异,就是在心理品质上亦不相同。心理品质指感觉、智慧、情绪及其他各种人格品质。测量表明:「品质上差异往往与常态次数分配颇相类似」;「品质上的差异范围极为阔大」。「最近二十年之研究资料可以表明,各人在发展上比较速率颇为固定。」智慧与学业成绩表现显著的关係,不过教育的等级愈高,而此种相关则反愈低。此种相关係数在小学生中位於.60左右,在中学生位於.50左右,在大学生中位於.45左右。」

  个别差异由多种原因造成。生长(成熟)是一个因素。成熟进程包含身体之发展,情绪与兴趣之发展,智慧与推理能力之发展等三方面。资料表明,各方面的发展与年龄增长有关,但「在年龄相同的儿童中,生理品质之发展颇有差异」,在情绪与兴趣发展和智慧与推理能力之发展方面亦类似。

  个别差异与性别有关係。「倘若两性在心理品质上果有差异,则此等差异必属於分量而非属於性质」。各种资料证明:「男女两性在身体品质上之区别是显而易见的,但在普通智慧测验之结果中,我们不能发现一致的差异。就各种测验之内容看来,男性在某些方面或较优於女性,而女性则在其他方面或较优於男性。两性的测验成绩及其差异度常视所用测验之性质而异。」

  遗传与环境对人有影响。根据智商固定性之研究、兄弟姐妹相似程度的研究、低能与疯狂遗传的研究、天才遗传的研究与各种环境因素与心身状况相关的研究,「给心理学一种最重要的观点,遗传因子在其整个发展进程中必须与其环境发生交互作用」。「我们不能将心理的现象或品质分为纯粹遗传的与纯粹学习的。从心理学的观点看来,最重要的事实还是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之进程,那就是发展的进程。」

  天才与低能是智慧方面个别差异的极端表现。「小学中的天才儿童决不会超过百分之二」。处理不当,他们容易养成懒惰、轻浮或恶作剧的习惯。对天才儿童,「我们现在尚不能确定一种最优良的方法」。但有些方面值得注意,如减少反覆练习的次数、教材要适合他们的兴趣等。「天才儿童的教师必须智慧优越、知识丰富、无偏见、无迷信、无嫉妒,且深諳天才儿童的心理。」处理低能儿童的问题需视低能的程度而异。

  个别差异集中反映在人格方面。人格是一个整个系统,而不纯粹是各种人格品质相加而成之总和。如要瞭解或矫正一个人的人格,必须从他的行为之基本现象着手。有些欧洲的心理学家将人格分为一些类别,此等类别常称为「型」(types)。此类研究称「型学」(typologyor typenlehre)。其目的係在发现人类生活中的一些基本形式以解释人格之全体。在分析了四种型学之后,作者引用了石登的一段话:「凡能注意到人格的多义性者便知道品格心理学者是对於人格之分型是有限制的。此等人格型之划分,从某种观点看来,或为正确,但是观点一旦改变,则人格之分类亦须因此而改变。因此,现代的型学者虽然企图将某些人格型之划分认为唯一可靠的分类,而此种努力终归於失败。」并认为,「由此可以瞭解各型学者之分类何以互有差异,因为这种情形多半是由於各人所採取之观点不同所致。」

  第三篇,教学心理。共九章。

  指出动机是学习的起点。动机有别於目的。动机实为最初引起活动之刺激;目的是对於一种满足动机的方法之符号的想象。一种目的之产生即为动机与计划之联络。意志是动机的另一名词,意志坚强则动机有力。教育心理学将动机可分为:由机体需要而生之动机;由自我被人侵犯而生之动机;根据社会基础之动机;由思想与同情而生之动机。动机之间可能会有冲突。

  教育心理学不但必须考虑客观的动机,而且必须考虑主观的动机。在教育工作中,不但不应忽视动机之存在,并且必须知道如何利用动机。人类确能表现高尚的行为,故人类对於非物质的事物之理想亦应予以考虑。理想是对於非常悬远的目标之动机。

  介绍学习的进程有四种主要的学説:制约説、復古説、试误説和顿悟説。试误说根据动物实验提出了学习定律,「所谓学习定律往往不顾及研究者在发现此等定律时之实验情境」,「此等定律必须加以改正」。「倘若心理学家或教师不去寻找固定的公律,而能採取相对的态度,则他们对於每种学习情景中之各种条件,如教材的性质、学习者的资格等等,将予以充分的注意。」领悟仅仅是知觉变化的一种,此种变化必须适合当时的需要始可称为领悟。领悟中含有试误的进程。因此,「我们可以察见,试误和领悟两説均为特殊的实验情境之结果。」「格式塔心理学家多注意於初级解决方法之研究,而美国的心理学家则倾向於次级解决方法之研究。其结论之不同多由於此程度差异所致。」

  学习的进程可用学习曲綫的形式来显示。曲綫表明有速度递减的现象,在一定阶段会出现高原现象。

  学习的结果主要是记忆问题。记忆,广义指过去经验所产生的变化,狭义指能復忆。记忆的影响是经验的迁移。支配记忆的条件有:「次数律」、「新近律」、「首先律」、「强度律」等。支配迁移的条件,各家説法不一,具有代表性者有:(一)共同分子説;(二)普遍化説,即首先发现各种情境中的共同分子、共同的关係,然后综合为一种原则以应用於各种情境中,这是「教学法中之机纽」;(三)需要共同説,需要与动机有关,根据美国教师一〇七五人之报告,动机问题在高中、初中及小学三个教育阶段中皆佔有第一重要的位置。

  学习的分类,多以学习的材料为依据,可分为下面四种:(一)知动的学习,(二)知觉的学习,(三)观念的学习,(四)情绪的学习。各种学习需有不同的条件,有不同的进程,需用不同的教法。以知觉学习为例,知觉单元之形成为许多条件所支配。外界的条件可分为空间与时间二种;内部的条件,一是经验或习惯;二是兴趣或态度。知觉学习的进程係由轮廓而至细目,復由细目而至概念,再由概念而至特殊的对象。教学要按此进程进行。

  学习之效率恒视学习之整个情境而定。此整个情境可分析为下列各种因素:学习者之状态,客观环境之情形,教材之性质,教学之情形。

  学科心理即指各种学科所包含之心理问题而言。其实各种学科之教学方法必须以心理原则为根据,始能获得最大的效果。

  在学校生活中,存在着不少心理卫生方面的问题。在实施心理卫生计划时,教师应注意的原则是:不可採取仇视或讥刺的态度;注意学生的精力之调节;注意於良好习惯之养成;注意於理性之培植;培植适当的社会精神与团体精神;尤其是应注意於危险性之符号(预兆);注意於个别的情形;辨别各种行为在严重性上之程度;并对於每个问题应当求其根本原因;应设法取消学生的卑逊情感;对於学生的秘密事件应当严守秘密。而学生本身尚应注意三项原则:适中原则;现实原则;詼谐原则。

  课程即为教育进程中所用之教材;亦即学生所需学习的动作,所须获得的知识及所需解决的问题。课程的内容常视教育的目标而定。现时的教育家编制课程依据如下方法:工作分析法;现时需要分析法;矫正训练法;学生兴趣之标准;专家的意见;和客观的社会调查等。心理学在课程编制中的位置由下可见;课程中的活动必须与学习者的需要或动机相关联;课程必须顾及学习者的优良品质之培养;课程组织必须以心理学的原则为根据,始能表现有效的次序。课程必须适合个别的差异;课程问题亦与教学问题具有密切关係。此等问题皆须按心理学的原则予以解决。

  教师在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工作分为三类:教学的工作;评判的工作;训导的工作。教学工作之基本原则:(一)教学方法必须适合个别的差异;(二)教学方法应注重指导学生如何发现一般有效的治学方法,并使他们能由特殊问题的练习察其共同原则。教师不但必须评判学生在学业成绩上之优劣,而且必须评判学生的人格以为训导之根据。教师的训导工作自应完全以心理卫生之原则为根据。

  高觉敷主编《中国心理学史》,将《教育心理学》列为萧孝嶸的主要著作之一,指出他「结合教学所进行的心理学研究,着重心理学的应用,他对我国心理科学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原创文章如转载,请注明:转载自雅言 [ https://www.fantiz5.com/blog/ ]
需保留本文链接地址:https://www.fantiz5.com/blog/post/3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