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字形查询 | 花鸟字 | 三字经 |甲骨文 | 对对联 | 在线翻译 | 人生感悟 繁体字网-实用的文化、查询网站!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字知识 >

汉语中的儿化音

时间:2014-07-18 10:59 分类:文字知识 阅读次数:

  汉语中的“儿尾”,早在汉魏六朝已出现,到宋代已发展得相当丰富,但都是独立成音节的。如宋人《梦粱录》、《都城纪胜》、《西湖老人繁胜录》,、《武林旧事》等所载的狗几、鱼儿、婆儿、巧果儿、伞儿、帽儿、香袋儿、船儿、刀儿、枪儿、担儿等,并未成“儿化”。“儿化”,是后缀“儿”字不自成音节,它同前一字合成一个音节,使前一字韵母起变化。在现代汉语方言中,有的方言如浙江的杭州市、龙泉县、云和县等还是自成音节的,它不使前一字的韵母起变化。有的方言不自成音节,它会使前一字的韵母起变化,如以北京为代表的北方大部分方言。有的方言既有自成音节不影响前一字的韵母的,又有不自成音节,使前一字的韵母起变化的,如浙江的温州方言。“一儿”缀自成音节是继承古代的儿尾现象,”一儿”缀不自成音节,则是口语进一步发展了的。“儿化韵”的读法清朝已很丰富,它的产生是否还在清以前,本书不讨论。此处着重讨论的是近现代汉语的书面语和口语。近现代汉语的书面语是以北方话为基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的。北方方言,尤其是北京话“儿化韵”是非常丰富的。从清初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但是“儿化韵”进入书面语相对而言是不多的。书面上写作“一儿”的,读者多数读成独立的音节,不读“儿化”,尤其是闽、粤、吴等方言地区的人。什么原因呢?汉字起的阻碍作用。汉字的“儿”作“词”还是作“词缀”,在形体上完全一样,无法辨别。这是其一;其二,汉语中的“一儿”缀加在词尾,绝大部分是不固定的,议论文、公文、科技文字“一儿”甚少,“一儿”使用较多一点的是文艺作品。

  赵元任先生所著的《语言问题》是以演讲记录形式出版的,赵先生是最注重口语的人,他是力主推广“儿化韵”的,凡是后缀的“一儿”,该书中都用6号铅字(其他都用5号宋体铅字)写。这样写有一定的好处,使人一看便知道是后缀“一儿”,不是作“词”或“词素”的“儿”。但这种写法仍然不能表现出后缀“一儿”前一字的韵母的变化情况及其正确读音,不熟悉有关韵母相应变化的读者也读不准确。

  此外,方言区的入学习北京人大量用“儿化韵”有一定的困难,不容易学好,因此目前效仿出版这种排印法的书籍极少。 

汉语中的儿化音

推荐专题:
最新资讯
热点资讯
网站地图 | 繁体字网 -- 为探究古典文化架桥,为弘扬中华文明助力!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2013 www.fantiz5.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