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字形查询 | 花鸟字 | 三字经 |甲骨文 | 对对联 | 在线翻译 | 人生感悟 繁体字网-实用的文化、查询网站!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文化 >

近代梁啓超著《变法通议》的历史文化

时间:2015-10-23 08:25 分类:历史文化 阅读次数:

  《变法通议》,十四篇。近代梁啓超著。爲清光绪二十二年(一八九六)至二十五年(一八九九)在《时务报》、《清议报》发表的一组论文总题。最早辑入一九〇二年广智书局出版的《饮冰室文集》,以后,一九〇五年广智书局《分类精校饮冰室文集》,一九一〇年广智书局《饮冰室文集》(增订本)、一九二六年中华书局《饮冰室文集》(重印本)、一九三二年中华书局《饮冰室合集》等,均收入此著。

  梁啓超(一八七三——一九二九),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幼年在家受封建正统教育,以后曾在广州学海堂学习训诂词章,青少年时期考中秀才和举人。一八九〇年开始接触西学。一八九一至一八九四年从康有爲受学于万木草堂,并协助校勘分纂《新学僞经考》、《孔子改制考》,对康本人及其学説十分信服,从此追随始终,时以「康梁」并称。一八九五年春赴京会试,爲请求清政府拒签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协助康有爲发动「公车上书」,要求「拒和」、「迁都」、「变法」,旨在救亡图存。接着,又助康有爲编撰《中外纪闻》,发起组织强学会,任书记。一八九六年赴上海筹办《时务报》,自任总撰述,他的文章出色地宣传了康有爲主张的维新变法理论,爲日后维新派的登台变法作了有效的舆论准备。一八九七年到长沙主讲时务学堂,鼓吹「兴民权」、「变官制」,实行君主立宪,爲维新运动培养了一批杰出的人才。一八九八年帮助康有爲促成「百日维新」,期间,以六品衔办理京师大学堂译书局事务。爲推行新政,他奔走策划,宣传鼓动,竭尽全力。戊戌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后远游美、澳,至辛亥革命后回国。先后主编《清议报》、《新民丛报》,主张立宪保皇。曾介绍西方资産阶级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学説,在当时知识界影响颇大。一九一八年底去欧洲旅游,著《欧游心影录》,宣称欧洲文明已经破産,主张发扬中国的「固有文化」。一九二〇年后专门从事讲学和著述。梁啓超学识渊博,著作宏丰,对思想史和学术史的研究大有贡献。其著作以一九三二年中华书局出版的《饮冰室合集》(一九三六、一九四一年重版)爲收录最丰富,校订较精的集子。一九八四年上海人民出版社《梁啓超选集》收录了他的代表作。生平事迹见郑振铎《梁任公先生年谱》、谢国桢《梁任公先生遗事》、朱仰山《梁啓超》、丁文江和赵丰田《梁啓超年谱长编》、孟祥才《梁啓超传》、沉灌群和毛礼鋭《中国教育家评传》等。

  《变法通议》是梁啓超在维新变法活动中的重要政论著作。全文主旨,如作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所説:「啓超创一旬刊杂志于上海,曰时务报,自著《变法通议》,批评秕政,而救弊之法,归于废科举兴学校,亦时发民权论,但微其绪,未敢昌言。」全文凡七万馀言,分爲《自序》、《论不变法之害》、《论变法不知本原之害》、《学校总论》、《论科举》、《论学会》、《论师范》、《论女学》、《论幼学》、《学校馀论》、《论译书》、《论金银涨落》等十二篇,刊于一八九六年至一八九八年《时务报》;《论变法必自平满汉之界始》、《论变法后安置守旧大臣之法》等二篇,刊于一八九八年至一八九九年初《清议报》。较系统和详尽地提出涉及到思想、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领域的变法主张,在社会上産生了很大的影响。关于学校教育的议论,较集中于以下篇章。

  一,《学校总论》。指出中国处于竞争的世界上,「胜败之原,由力而趋于智,故言自强于今日,以开民智爲第一义。智恶乎开,开于学;学恶乎立,立于教。」抨击专制政治下的愚民政策和重制义、诗赋、楷法的八股取士毁灭人才。强调「亡而存之,废而举之,愚而智之,弱而强之,条理万端,皆归本于学校」。

  二、《论科举》。明确认定,「故欲兴学校,养人才,以强中国,惟变科举爲第一义。大变则大效,小变则小效。」接着提出上、中、下三策。上策爲「远法三代,近採泰西,合科举于学校;自京师以讫州县,以次立大学小学,聚天下之才,教而后用之」。中策爲「多设诸科,与今日帖括一科并行」。下策爲「一仍今日取士之法,而略变其取士之具」。在科举考试中增加时务、实学内容。

  三、《论师范》。谓「故师范学校立,而群学之基悉定。」中国自数百年以来,师范不立。才学之教师难求,而聘用西人,又有诸多不宜,此吾国数百年积弱之根源,亦是数十年来变法之所以无效也。「故欲革旧习,兴智学,必以立师范学堂爲第一义。」提出仿效日本寻常师范学校之制损益之。

  四,《论女学》。作者以正确的观点和丰富的材料,论证男女平等的合理性,强调女子求学读书以提高智能的重要意义。「是故女学最盛者,其国最强,不战而屈人之兵,美是也。」强烈谴责中国封建习俗对妇女身心的摧残,指出「是故缠足一日不变,则女学一日不立」。

  五,《论幼学》。从师资、教学内容、方法、效果等方面比较了中西方幼少年教育的差异。指出「人生百年,立于幼学。」欲救中国之弊,「非尽取天下之学究而再教之不可,非尽取天下蒙学之书而再编之不可。」同时强调了家庭教育的重要。并爲八岁以上、十二岁以下儿童拟就一功课表。

  梁啓超以《时务报》爲中心的宣传鼓动,使变法图强思想深入人心。梁氏之文,议论新颖,文字亦较通俗,《时务报》于数月间,销至万馀份,爲中国有报以来所未有,「推动维新,颇著时效。」(汤志钧《戊戌变法人物传稿》上册)「当《时务报》盛行,啓超名重一时,士大夫爱其语言笔札之妙,争礼下之。上自通都大邑,下至僻壤穷陬,无不知有新会梁氏者。」(胡思敬《戊戌履霜录》)杨复礼在《梁啓超年谱》中亦云:「时当甲午战后,此论一倡,遂风靡海内,举国趋之如饮狂泉。」(《戊戌变法》资料丛刊(四))足见梁啓超所发时论之影响力及对维新变法的推动作用。

  有关研究著作见胡绳武《戊戌维新运动史论集》、李华兴《中国近代思想史》、毛礼鋭和沉灌群《中国教育通史》等书的有关章节。 

近代梁啓超著《变法通议》的历史文化

推荐专题:
最新资讯
热点资讯
网站地图 | 繁体字网 -- 为探究古典文化架桥,为弘扬中华文明助力!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2013 www.fantiz5.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