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字转换器繁体字网旗下考试题库之语文试题栏目欢迎您!
1、试题题目: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尹师鲁墓志铭欧阳修师鲁,河南人,..

发布人:繁体字网(www.fantiz5.com) 发布时间:2015-07-02 09:00:00

试题原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尹师鲁墓志铭
欧阳修
  师鲁,河南人,姓尹氏,讳洙。然天下之士识与不识皆称之曰师鲁,盖其名重当世。而世之知师鲁者,或推其文学,或高其议论,或多其材能。至其忠义之节,处穷达,临祸福,无愧于古君子,则天下之称师鲁者未必尽知之。
  师鲁为文章,简而有法。博学强记,通知今古,长于《春秋》。其与人言,是是非非,务穷尽道理乃已,不为苟止而妄随,而人亦罕能过也。遇事无难易,而勇于敢为,其所以见称于世者,亦所以取嫉于人,故其卒穷以死
  师鲁少举进士及第,为绛州正平县主簿、河南府户曹参军、邵武军判官。迁山南东道掌书记、知伊阳县。王文康公荐其才,召试,充馆阁校勘,迁太子中允。天章阁待制范公贬饶州,谏官、御史不肯言。师鲁上书,言仲淹臣之师友,愿得俱贬。贬监郢州酒税,又徙唐州。遭父丧,服除,复得太子中允、知河南县。赵元昊反,陕西用兵,大将葛怀敏奏起为经略判官。其后诸将败于好水,韩公降知秦州,师鲁亦徙通判濠州。久之,韩公奏,得通判秦州。迁知泾州,又知渭州,兼泾原路经略部署。又知潞州,为政有惠爱,潞州人至今思之。累迁官至起居舍人,直龙图阁。 
  师鲁当天下无事时独喜论兵,为《叙燕》、《息戍》二篇行于世。其为兵制之说,述战守胜败之要,尽当今之利害。又欲训土兵代戍卒,以减边用,为御戎长久之策,皆未及施为。而元昊臣,西兵解严,师鲁亦去而得罪矣。然则天下之称师鲁者,于其材能,亦未必尽知之也。
  初,师鲁在渭州,将吏有违其节度者,欲按军法斩之而不果。其后吏至京师,上书讼师鲁以公使钱贷部将,贬崇信军节度副使,徙监均州酒税。得疾,无医药,舁至南阳求医。疾革,隐几而坐,顾稚子在前,无甚怜之色,与宾客言,终不及其私。享年四十有六以卒。(节选自《欧阳修集?居士集卷二十七》)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或高其议论,或其材能/多:赞美。
B.上书讼师鲁以公使钱部将/贷:宽恕。
C.处达,临祸福/穷:困窘。
D.至南阳求医/舁:抬着。
2.以下各组句子中,能分别直接表现师鲁“博学”和“敢为”的一组是( )
A.①或推其文学,或高其议论②欲按军法斩之而不果
B.①通知今古,长于《春秋》②又欲训土兵代戍卒,以减边用
C.①为《叙燕》、《息戍》二篇行于世②言仲淹臣之师友,愿得俱贬
D.①为政有惠爱,潞州人至今思之②与宾客言,终不及其私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下的士人认识他的和不认识他的都称呼他师鲁,可见他的名声被当时人看重。这不单是因为他有才能,也由于他的“忠义之节”。
B.师鲁考中进士后为官许多年,仕途不很顺利,多次被调动官职、贬官,有时还不得已辞去官职,其原因有他仗义执言,敢作敢为,也有“遭父丧”。
C.本文还附带提到了师鲁军事方面的才能,他在著作中表述了作战、守卫成功失败的要义和抵御外敌的长久之策,可惜未能全部施行。
D.师鲁在潞州任职,可谓勤政爱民,百姓都拥戴他;在渭州任职时的所作所为,堪称秉公执法,后被人借事中伤,遭贬官。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与人言,是是非非,务穷尽道理乃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所以见称于世者,亦所以取嫉于人,故其卒穷以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吏有违其节度者,欲按军法斩之而不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来源:湖北省模拟题   试题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试题难度:中档   适用学段:高中   考察重点:文言文阅读



2、试题答案:该试题的参考答案和解析内容如下:
1.B
2.C
3.C
4.(1)他与人谈论,肯定对的,否定错的,一定要把道理说透彻才罢休。
  (2)他被世人称赞的原因,也是被人嫉恨的原因,因此他最终处境艰难而死。
  (3)(对)有违背他管理(节制、调度)的将吏,想按军法杀掉他们却未能做到。
3、扩展分析:该试题重点查考的考点详细输入如下:

    经过对同学们试题原文答题和答案批改分析后,可以看出该题目“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尹师鲁墓志铭欧阳修师鲁,河南人,..”的主要目的是检查您对于考点“高中文言文阅读”相关知识的理解。有关该知识点的概要说明可查看:“高中文言文阅读”。


4、其他试题:看看身边同学们查询过的语文试题:

语文试题大全 2015-07-02更新的语文试题 网站地图 | 繁体字网 -- 为探究古典文化架桥,为弘扬中华文明助力!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2014 www.fantiz5.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