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字转换器繁体字网旗下考试题库之历史试题栏目欢迎您!
1、试题题目: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汝之民为恶也,何不白于君,发仓廪以振之?而..

发布人:繁体字网(www.fantiz5.com) 发布时间:2016-01-28 05:30:00

试题原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汝之民为恶也,何不白于君,发仓廪以振之?而私以尓食馈之,是汝明(显示)君之无惠,而见己之德美矣。”
       材料二:康有为认为,要达到幸福快乐的大同之世,必须推行“公养”、“公教”、“公恤”的社会福利制度。妇女怀孕后入公立政府组建的“人本院”赡养,实施胎教,婴儿出世后一律由公立的“育婴院”、“慈幼院”抚养;儿童6岁入“小学院”,11岁入“中学院”,16岁入“大学院”,20岁毕业。经过长达14年的义务教育培养,使每一个年轻人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和专门的技术训练;人如果患病或因工作受伤致残,可以进入社会举办的“医疾院”,得到精心高超的治疗;人到了晚年,则可进入社会举办的“养老院”、“恤贫院”,受到“公恤”。   
——据康有为《大同书》整理
       材料三:“建设之首要在民生。故对于全国人民之食、衣、住、行四大需要,政府当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之发展,以足民食;共谋织造之发展,以裕民衣;建筑大计划之各式屋舍,以乐民居;修治道路、运河,以利民行。……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益,公地之生产,山林川泽之息,矿产水力之利,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而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夫种种公共之需。”  
——1924年孙中山的《建国纲领》
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实施救济是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举措。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并分析评价孔子在救济问题上的主要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与孔子相比,康有为的社会福利主张有何特点?并指出其思想来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指出孙中山的民生主张又有何发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来源:0110 期中题   试题题型:材料题   试题难度:中档   适用学段:高中   考察重点:孔子和早期儒学



2、试题答案:该试题的参考答案和解析内容如下:
(1)主要观点:主张国君(或政府)组织救济,不主张个人实施救助。分析评价:孔子的主张一方面体现了“仁”的思想。另一方面孔子将民生问题政治化,担忧个人实施救济会损害到国君的权威,体现了孔子的等级观念。
(2)特点:社会福利制度化,强调政府救济与社会救济相结合,救济与教育有机结合。思想根源:继承了儒家“仁”的思想(大同思想),同时又吸收了西方的民主思想。
(3)发展:将民生问题摆在国家建设的首位(高度关注民生问题的解决);明确提出了以发展经济来解决民生问题的途径;明确提出了以发展经济来解决民生问题的途径;明确提出了通过政府调节来解决社会福利问题(解决以土地为核心的财富分配问题)。
3、扩展分析:该试题重点查考的考点详细输入如下:

    经过对同学们试题原文答题和答案批改分析后,可以看出该题目“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汝之民为恶也,何不白于君,发仓廪以振之?而..”的主要目的是检查您对于考点“高中孔子和早期儒学”相关知识的理解。有关该知识点的概要说明可查看:“高中孔子和早期儒学”。


4、其他试题:看看身边同学们查询过的历史试题:

历史试题大全 2016-01-28更新的历史试题 网站地图 | 繁体字网 -- 为探究古典文化架桥,为弘扬中华文明助力!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2014 www.fantiz5.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