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字转换器繁体字网旗下考试题库之历史试题栏目欢迎您!
1、试题题目: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历来为各国统治者所重视。阅读下列材料,..

发布人:繁体字网(www.fantiz5.com) 发布时间:2016-04-09 05:30:00

试题原文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历来为各国统治者所重视。
阅读下列材料,同答问题,
材料一:西周时,耒、耜是主要农具,“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秦国)“用注填阏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顷,收皆亩一锺,于是关中为沃野”。(魏国改革家)李悝说:“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
——摘录自《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赫鲁晓夫从美国种植玉米的成功看到了提高粮食产量和给畜牧业提供大量饲料的前景,于是大力推广种植玉米。他不顾苏联气候条件的具体特点和已形成的农作物播种格局,要求在全苏各地区,在每一个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都普遍种植玉米。在伴有行政命令式的要求下,玉米的播种面积迅猛扩大,1953年为580万公顷,1956年达1640万公顷,1962年增至3710万公顷。许多原来种植传统粮食作物小麦和黑麦的耕地也种上了玉米。这些被“排挤”的农作物比玉米更适合当地的土壤和气候条件,玉米在很多地方因生长条件欠佳和管理不善,产量并不理想,作为饲料的青玉米营养价值也没有预期那样高.
——摘编自《赫鲁晓夫执政史》
材料三:温州地区三个重要年份的农业生产发展状况
——摘自《中共浙江省温州历史大事记(1949年5月——1994年12月)》
(1)材料一的历史现象说明了什么?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概括赫鲁晓夫大力推广种植玉米给苏联农业带来的不良后果。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改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三个重要年份农业发展的相关政策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以上材料,指出古今中外促进农业发展的共性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来源:模拟题   试题题型:材料题   试题难度:偏难   适用学段:高中   考察重点: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2、试题答案:该试题的参考答案和解析内容如下:
(1)说明: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发展(粮食产量提高)。
原因:水利工程的兴修(郑国渠、都江堰);铁犁牛耕的推广;各国的变法,封建生产方式的确立(或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2)后果:玉米种植挤占了耕地,导致其他粮食作物减产;玉米产量和质量未达到预期目标。
评价:冲击了斯大林模式,打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未能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
(3)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公有制确立,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大大提高了人民的劳动积极性;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农村废除了人民公社体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定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中国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的阶段。
(4)提高生产力,改善或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发展。(言之有理即可)
3、扩展分析:该试题重点查考的考点详细输入如下:

    经过对同学们试题原文答题和答案批改分析后,可以看出该题目“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历来为各国统治者所重视。阅读下列材料,..”的主要目的是检查您对于考点“高中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相关知识的理解。有关该知识点的概要说明可查看:“高中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4、其他试题:看看身边同学们查询过的历史试题:

历史试题大全 2016-04-09更新的历史试题 网站地图 | 繁体字网 -- 为探究古典文化架桥,为弘扬中华文明助力!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2014 www.fantiz5.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