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学》,黄翼编著,正中书局印行,一九四一年一月渝初版,一九四七年六月沪六版。

  黄翼(一九〇三——一九四四),字羽仪,福建省厦门市人。中国现代心理学家。一九二四年毕业于北京清华学堂,一九二五年赴美留学,先后在斯坦福大学、耶鲁大学专攻心理学,从格赛尔学习儿童心理学,一九三〇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又曾在斯密士学院从格式塔派心理学家考夫卡教授进行心理实验工作,他的心理学观点倾向于格式塔学派。一九三〇年归国任浙江大学心理学教授,讲授儿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实验心量学和变态心理学等课程。抗战期间,随浙江大学内迁,在贵州贫病交加,壮年早逝,享年仅四十一岁。在国内出版的著作还有:《心理学》(合编,一九三三);《神仙故事与儿童心理》(一九三六);《儿童绘画之心理》(一九三八);《儿童心理学》(一九四二);《儿童训导论丛》(一九四八)。发表于国外的有《儿童物理因果概念》、《知觉外物体积重量》等专题报告。《教育大辞典》第五卷中有传记资料。

  作者在故事阅读中有四种希望:要能够代表现在科学的儿童心理学的概要;要能够帮助读者了解真正的儿童,在教育上有实用;要浅近易懂,适合中学程度而未习过其他心理学的读者的能力;要适合部颁幼稚师范课程标准,可作教本之用。全书共十六章,主要讲述以下三问题:

  一、儿童心理学的一般问题

  「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个人行爲的发展历程的科学」,「是儿童教育的基础」。「科学的儿童心理学发生于十九世纪下半,于今不过数十年。」发源于奥国、德国,渐渐传播到英法美各国。我国的儿童心理学原係欧美传来,近几年来各处学校也颇有一些独立的研究。研究儿童心理学最基本最重要的是实地观察儿童的行爲。只用间接手续得所需的材料,虽不能避免,但未免隔膜一层。个案法以一个儿童爲对象,系统地收集关于他的一切材料,希望瞭解他的整个性格行爲,以及造成这种性格行爲的条件。

  二、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则

  遗传和环境是发展的条件。「我们一切具体的构造或行爲,都是遗传的因素和环境的因素会合産生。专靠遗传或专靠环境而成的构造或行爲,是不可能的。」每个儿童的遗传在受胎时已经决定,非教育者所能影响,教育所能办到是是控制他的环境。但遗传的重要也不可忽略。

  生长和学习是发展的方式。生长和学习,同进进行。生长的行爲不免受经验(学习)的影响,学习更需有生长做它的基础。教育者的责任是供给最好的机会让儿童充分生长。教材要适合儿童的成熟程度,不可一味要提高程度。生长的历程要依赖经验练习的扶助。

  发展的要素是集中的分化。由简单一律变成複杂而有各种互异的部份;由笼统混和变成划分专司;由模糊空泛变成明确有条理。同时各部份合作于集中的统御之下,全体是统一而完整的。

  发展的速率是先快后慢的。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发展的焦点。

  发展的历程受种种因素的支配,各人所受的遗传和环境的条件各各不同,因而産生个别的差异。

  三、儿童心理的发展「本没有一个个截然的段落」,爲研究的便利勉强可分爲胚胎期、儿童期(自诞生至性机能成熟,可细分爲前儿童期和后儿童期)和青年期。但本书最详及的是六七岁以前的「前儿童期」,小学时期也相当注意,青年期则从略。

  (一)游戏行爲的进展。婴儿期的游戏,主要是运动自己的身体和摆弄物件;幼儿学校的儿童,极大部分的时间是以物爲戏,有的游戏是幻想的、模仿的。游戏是儿童发展的主要途径。旧时有「勤有功,戏无益」的思想,彻底错误。幼稚园要使儿童在适宜的环境下享受自由游戏作业的机会。

  (二)动作的发展。直立、走路和用手是婴儿期一年中获得的。幼儿什麽事都喜欢学做,不会做的事也抢着要做。教育者应当利用这种兴趣,尽量让他得到充分的练习,一面发展做事的能力,一面养成独立自信的美德。

  (三)知觉的发展。每个人知觉的内容,是很长久的发展历程的産品。我们对于一个事物,所得的印象如何,是合符着我们的成熟程度和经验知识如何而定的。知觉的发展是从具体的、整个的、有意义的,进到分析的、抽象的、片面的。「幼儿期是获得实际知觉的时期,语言文字的教育,应该从缓。假如符号的学习开始过早,势必不免夺了实际知觉的机会,反而有害无益。」

  (四)语言的发展。儿童语言发展的主要时期是在学龄之前。到了四五岁时,大致可称完毕。其发展的历程有五个时期:预备期:发音游戏和瞭解语言(一岁以内);第一期:真正语言的开始,单字句(一岁至一岁半);第二期:有意的学习:多字句(一岁至两岁):第三期:文法和句类的分化(二岁至二岁半);「我国的文法,和欧西语言,迥不相同。这一阶段的发展历程如何,大有研究的价值。」第四期:复句和好问(二岁半以后)。语言能力和普通智力很有关係:智力高的儿童,语言的能力也有较高的趋势。女孩説话的能力比男孩子高些。父母的教育职业,家庭的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和儿童语言也大有关係。「成人的责任,只在于供给良好的语言环境。」

  (五)智慧的发展。智慧是心理活动的一般效率,特别是思想和学习的效率。智慧不是知识:知识是学习经验的结果;智慧是获得知识和利用知识的能力。「智慧发展的起点,或是在初生时,或是在受胎时,或是在这两者之间。」「智慧发展停止的年龄,用各种测验所得的结果各各不同,大概在十五岁至二十岁之间,最好的估量,可説是十八岁」。智慧发展全程速率是变通的。「智慧将近成熟时,发展速率渐减,这是大家公认的。」「至于发展的初段中段情况如何,意见有分歧,但十岁十一岁以前,发展速率,高于十岁十一岁以后,似乎可以认爲是成立的结论」。智慧发展方面有明显的个别差别,因此,「在现在班级制度之下,如何使教育适合个人的能力,是一个大问题」;「儿童学业的计划,应该根据智慧的情形,加以适当的指导」。

  (六)社会行爲的发展。初生儿是没有社会行爲的。但别人不断地供给他社会的刺激,尤其是母亲周至亲密的爱护,使他很快开始社会化。三四个月的婴儿,对于母亲的态度和对于别人,显然不同。一岁至三岁爲模倣的社会化时期,幼儿和别人的关係,日益繁复而深切。他学会了语言这一社交的利器。同时并行不悖的是个性的发展,认识了人己的区别,有了「我」的自觉。「幼儿只有个人的关係而无团体的概念。」「瞭解团体的实在性,觉得自己是其中的一分子,要到小学时期才有」。幼儿的社会性是与年龄具进的。年龄越大,孤独的就越少。三岁以后,渐多分工合作的游戏,可以各人做不同的事而互相关照。社会性在小学时期得到充分的发展。群体的生活对于学童是一种絶对的需要。爲团体的利益或规律,牺牲个人的便利,是办得到的。小学儿童的游戏,已由合作的更进爲竞赛的。

  (七)情绪的发展。初生儿的情绪,是很笼统不分的;可以辨别的样式,极爲有限。各种可辨识的情绪表现,是逐渐分化的结果。儿童年龄和发展程度不同,同样情境所引起的情绪,可以迥不相同。反之,引起同样情绪的情境,也随着发展情形而改变。情绪反应的方式亦是演进的,由散漫的表情,进而爲有效的适应。我们因爲经验的结果,对于种种人物情事,养成一些发生某种情绪反应的倾向,心理学称之爲「情感」(Sentiments)。情感是支配吾人行爲的重要因素。儿童训练的一个主要目标,就在于培养适宜良好的情绪的态度。

  (八)需欲的发展与控制。初生儿的需欲只有生理的需要。婴儿期,其他的需欲及时地发生了,极显著的是知觉动作试验的衡动,另一种是社会的兴趣。幼儿期的需欲,关于事物的兴趣,由自觉的试验,进而爲理智的好奇,好问、好动,主要的发展当推自尊心之蓬勃发展和社会需求之日益複杂。总之,「儿童需欲的演进,可以説是由保持个体生存(生理、安全),经过发展个体的能力地位(试验、好奇、自尊),而进于适应社会和增进人群的利益(生殖、道德)。再简单一句话,是由“生物的”逐渐“社会化”。儿童行爲起初是“非道德的”。高级的行爲,不是受一时一种生物冲动的专制,而是社会化、理智化,受整个有组织的人格的支配的。」

  (九)道德的发展。道德的发展有两方面:一是道德观念的形成,一是实际行爲的道德化。幼童在最初区分好坏,总是以大人的命令或赏罚爲标准,或根据行爲所産生的偶然结果作出判断。理性的瞭解,是道德的必要条件,盲从不是真正的道德。儿童行爲的道德化是从「因爲经验结果的利害而改变的行爲」至「以别人的赞许责怪爲动机的行爲」达「以道德的理想爲标准,相对地不受他人意见的直接影响的行爲。」成人和较大的儿童,爱惜名誉的心和道德的情感,已有相当的发达,而原始的需欲,仍旧保持强固的势力,于是不免发生「心理的或内心的冲突」。

  寻常所谓「德育」,常常只知顾到一面,专要儿童接受社会的道德标准,尽力遵守,而不知顾儿童自己的需欲情绪和心理健康的原则。尤其是学校中所谓「训育」,常常只是藉惩罚的方法来维持纪律,执行规则,只是消极的裁制而已,连德育都説不上。心理卫生的基本目标是积极的,要根据学理的指示,施行适当的训练,培养良好的习惯态度,完成健美的性格。

  科学的儿童训导的根本原则是:瞭解个别儿童个别问题的心理的真相。

  燕国材主编:《中国心理学史资料选编》(第四卷)认爲:黄翼「编著了解放前我国最好的一本儿童心理学教科书」。 

原创文章如转载,请注明:转载自雅言 [ https://www.fantiz5.com/blog/ ]
需保留本文链接地址:https://www.fantiz5.com/blog/post/3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