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民教育概论》,一册。现代晏阳初著。係「平民教育丛书」之一种,一九二八年商务印书馆出版。

  晏阳初(一八九〇——一九九〇),原名兴復,曾用名遇春,四川巴中人。从小受教会学校教育,一九一六年留学美国耶鲁大学,一九一八年毕业后,赴法国为战地华工服务,组织识字教育,此为平民教育事业的开端。一九一九年入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研究院修歷史学。一九二〇年回国,推行平民教育。一九二二年主编出版《平民千字课》,并先后在湖南、山东、上海、直隶等地推行平民教育实验。一九二三年,以「除文盲,作新民」为宗旨成立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任总干事。一九二六年把「平教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在河北定县进行平民教育与乡村改造运动的实验。以后,曾任河北省县政建设研究院院长,华北农村改造协进会执委会主席,并在四川、湖南等地从事农村改造活动。一九四〇年任私立中国乡村育才院(又各乡村建设学院)院长,培训县政干部。一九四三年被「哥白尼逝世四百年全美纪念委员会」选为十名「现代世界具有革命性贡献伟人」之一。一九五〇年后定居美国,多次去世界各国考察,在国外推行平民教育和乡村建设的主张,曾主持於菲律宾成立国际乡村改造学院,一九八五年和一九八七年两次应邀回国访问,被推为中国欧美同学会名誉会长。

  「民为邦本,本固邦寧」是晏阳初一生从事平民教育和乡村改造运动的根本信条。他自青年时代起,就想通过教育的力量拯救国家,认为「教育界可以支配中国,支配前途,改造社会」。主张办教育既不崇古,也不倣欧,努力探索教育中国化的道路。他提出「深入民间」,「与平民共同生活,向平民诚心学习」等乡村改造运动的十大信条,试图通过四大教育,即文艺教育、生计教育、卫生教育、公民教育,解决中国农村「愚」、「穷」、「弱」、「私」的基本问题,使广大农民成为具有知识力、生产力、强健力与团结力的「新民」。并形成了学校、社会、家庭三种平民教育实施方式。其著作辑为《晏阳初文集》、《晏阳初全集》。生平事迹见《九十自述》、《晏阳初年谱》(均收入宋恩荣编《晏阳初文集》,一九八九年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

  晏阳初的平民教育思想基於对中国几千年传统教育忽视民众、脱离社会生活实际及近几十年的「新教育」东抄西袭、不合国情的批判,希望通过读书识字,使广大民众具有解决问题的知识和能力,养成民治精神,以达救国目的。他认为平民教育乃中国二百兆民众之教育,与以前慈善性质的「贫儿」教育有显著不同:它是科学的,一切做法均经过科学研究,以教育原理为依据;是实践的,事事经过实验,看其是否适用,是正宗的,作为终身职志,而不仅仅是慈善事业的附属品。平民教育运动就是全民教育运动,应体现无宗教、无党派,无主义之分的超然性;同时也是义务的、地方自给的、人人有份的和以民为主的。总之,一切为了人民,一切要适应人民的需要。

  《平民教育概论》是作者有关平民教育理论的代表作。内容涉及九个方面:

  一、平民教育的意义。作者指出,人的人格本来平等,原无上下高低之分,因为社会制度不良,一部份人得有受教育的机会,一部份人没有受教育的机会,於是各人的学问、德行显出不同,而人格的上下高低亦即由是而判别。因此,在社会组织未经改良之前,惟有努力於教育机会的平等,使人人所蕴蓄的无限能力都有发展的机会,人格不平等的原因就可以消除了。平民教育正是要指导这一般失学的、或粗通文字而缺乏常识的青年和成人,以文字教育提高民智,以生计教育充裕民生,以公民教育造成热诚奉公的公民。总之,平民教育的目的在於养成有知识、有生产力和公德心的「整个的人」。

  二、今昔平民教育的区别。作者从五个方面作了比较:「以前把平民教育视为慈善事业,今天则作为民主国家里最重要、最正宗的教育事业;以前多是中等以上的学生,於求学之餘附带办理,今天则须有专门的人才,专门的研究和专门去办;以前是零零碎碎,彼此缺乏联络,今天是有组织、有系统;以前只是授予文字教育,今天是培养「整个的人」;以前区域狭小,今天正有普及全国之势。

  三、平民教育的急需。作者借用齐家、治国、平天下、阐述了平民教育的迫切性和重要性。通过教育家长,使其认识到送子女上学的重要;家长若是有了学问、有了道德,就能协助学校教育,在培养儿童上收最大的效果。通过平民教育,提高民众的知识,才有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的希望。平民教育是开发民众「脑矿」的最简单、最适用的工具,使大多数人民均有受教育的机会,才能多育人材,从而担负国家的各种责任。平民教育还与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及保持世界和平有着密切的关係。

  四、平民教育的原则。包括全民的、以平民需要为标准的、适合平民生活状况的、根据本国国情和人民心理的、地方自动负责的、人人有参加的可能等六条。

  五、平民教育实施的方法。有学校式、社会式和表证式三种。

  六、平民教育的现状。介绍了国内外(包括华侨)平民教育事业发展的状况。

  七、平民教育总机关的组织。包含行政、研究和训练三种制度。

  八、平民教育运动的使命。在於「作新民」:养成有知识、有生产力、有公共心的整个人;养成社会健全的分子,发展社会的事业;养成建设国家的国民,增高国际的地位。

  九、平民教育推行的政策。採取鼎足而三:地方人士共同提倡、协助;培养或聘请专家实施、指导;地方政府补助经费,维持秩序,并规定奖惩办法。

  平民教育运动是五四时期的一种新教育思潮和活动,是民主思潮在教育上的反映,运动的组织和参与者,对平民教育的目的、意义和范围等均有不同的解释。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逐步以工人群众为主要对象,进行马克思主义宣传和文化知识教育,引导和组织工人群众参加革命斗争。一些受杜威实用主义思想影响的知识分子主张「教育救国」,以平民教育实现平民政治。晏阳初的平民教育实验同样如此。试图从教育的立场出发,解决农村现代化问题,达到「民族再造」。

  当然,「用歷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晏阳初提出的在社会不良制度未改变之前,教育能够单独负起支配国家前途,改造社会的主张,歷史证明这条道路也是行不通的。但是晏阳初身体力行,以全部的热情与精力投身於规模空前的平民教育运动,应该説是反映了关心国家命运的爱国知识分子的忧患意识和民族责任感,是有进步意义的爱国行动。」(周谷城序《晏阳初文集》)他的具体实践也为今天的教育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研究著作参见毛礼鋭、沉灌群《中国教育通史》、宋恩荣《教育与社会发展——晏阳初思想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等书的有关部份。 

原创文章如转载,请注明:转载自雅言 [ https://www.fantiz5.com/blog/ ]
需保留本文链接地址:https://www.fantiz5.com/blog/post/3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