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规范语言文字杜绝错别字是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参与的,所以希望每个人都要注意规范语言文字、认真对待错别字。
  
  那么何谓错别字呢?根据国家语言文字规范、《简化字总表》及新颁布的各项相关标准规定:所谓错字,是指在字的笔画、笔形或字的结构上出了问题,看上去像个字,其实不是个字。比如“感染”的“染”字,有人把左上角的“九”写成了“丸”,多了一点,这就是一个错字,“鲁莽”的“莽”字,有人把中间的“犬”字写成了“大”字,少了一点,也是个错字。所谓别字,是指本该用这个字,却用了另外一个字。比如“一棵树”的“棵”字是专用于植物的量词,有人把它写成了“颗”,这个“颗”字就是个别字;“代课教师”的“代”字是代替的意思,有人把它写成了“带”,这个“带”字也是个别字。所以简言之,错字是无中生有,别字是张冠李戴。
  
  常见错别字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偶发性错别字。这类错别字往往是一些简单的差错,甚至是一些可笑的差错。写字的人不是不知道正确的字该如何写,而是在不经意中或是某种特定的环境下(如考生在紧张的考场中)不知不觉地造成的。例如“我美美地吃了一顿饭”,有人把“一顿饭”写成了“一吨饭”,岂不笑话?这类差错其实就是笔误,写的人静下心来一看,自己也会哑然失笑的。另一类是高频错别字。很多人,很多时候都会出现此类错误,带有一定的规律性,比如,经常有人把“神舟”飞船写成“神州”飞船,他们没注意到“神舟”是怎么得名的,想当然地和“神州大地”联系起来;经常有人把“一副对联”写成“一幅对联”,弄不清作为量词的“副、幅”二字实为何意;还有一些年轻人在网上故意使用错别字,如:“有没有”,故意写成“有木有”。这类错别字关系到一个人的知识结构和文化素养,须更加重视。
  
  同时,我们要高度重视纠正错别字。一方面,如前文所说学生中的错别字现象屡禁不止,影响学生学习;另一方面,也是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我们要对母语充满感情,要站在尊重祖国语言文字的高度予以正确对待。
  
  那么应该怎样纠正错别字呢?对于第一类错别字,我们要有一颗细心和一颗平常心加以对待。写字者都应细心,而考生还应有平常心,放下包袱,轻装上阵,使自己处于良好的思维状态,完美地发挥自己的水平。对于后一类错别字,我们觉得应该给予必要的重视,因为这类错别字的存在,说明了人们在学习、使用汉语中还存在着弱点和盲区。一个对于母语充满感情、对文化有着自觉追求的人,是不能容忍这类错别字泛滥的。
  
  平时,为了避免出现错别字,我们要多请教,不懂就问;勤动手,常查字典;还要态度端正,不要得过且过,更不能固执己见,甚至不懂装懂,要真正把范语言文字杜绝错别字做起来。

原创文章如转载,请注明:转载自雅言 [ https://www.fantiz5.com/blog/ ]
需保留本文链接地址:https://www.fantiz5.com/blog/post/349.html